任睇No.1
  • 26º
  • 66%
  •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有病不探,有山不拜

  通常,我們都想 到盡:賺多些,拿多些,添多些……多些,再多些。
  卻忽略了,我們還有「付出」的基因,長期有入無出,一點也不肯散,一點也不肯讓,會造成精神上嚴重的消化不良。
  近期聽到最傷心的故事,莫過於朋友的母親三少奶,老來得腦退化症。
  本來,這是長者常見的現象,不稀奇。三少奶年輕時,出名難相處,樣樣嫌不夠,樣樣嫌不好,與家婆、丈夫、子女等,統統合不來,個個也看不順眼。
  她是慣性「自怨苦命」型。正因為那麼「苦」,怎會肯付出多一點點?尤其是對家婆。
  本來,婆媳關係似天敵,屬絕望類。先天水火不容金木相剋,任何人企圖沾手調解,等於是自尋死路,仲要係死得好慘 隻。
  當年家婆年老,患上腦退化症,三少奶不聞不問,不探不望,還要對任何看顧者,極度憎恨仇視。卒之,老人家病況惡化,被送入老人院,從此乾手淨腳。若干年後,家婆不堪長期病患,終於病逝,三少奶亦夠狠心,全程不屑一顧,當然更不會拜山。
  可是,這故事最悲慘處,是三十年後,又輪到年邁的三少奶,患上腦退化症。過程中,從意識混亂,到完全喪失認知能力的中間,有段所謂「遊走期」,即是出街亂闖,不認人,不認路,全靠警察叔叔聯絡其家人認領。
  為期約一至兩年。當三少奶多次走失,原來總是想回去舊居附近,家人來接時,看她白髮散亂,滿頭大汗,神色迷惘,又帶點天真道:「我想找呢!」
  見者心酸。其實「」即是她家婆,從老病至死,沒見幾十年,久已不相聞問。怎料當走到人生最後階段,三少奶最惦念的,不是父母,不是丈夫,更不是子女,而竟然是以往不咬弦的家婆。這是思念、內疚、懷舊?當中的因果,也不知如何分解?要是有輪迴,唯有寄望將緣份帶往下一世,待來生再續了。文:康子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