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5º
  • 92%
  •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同年月日時生,命運各異

  所以對霍金的問題,答案應該是:同一生日的二十萬人裏頭,起碼有四分三人,性格愛好不同。
  再分一半,男女有別,氣數不同者又去一半。
  剩下的人口,要不是像霍金般,生於英國牛津郡,父母又是牛津大學高材生,在一九四二年的時空,並不一定有機會研究天文學。
  譬如在德國,成長期可能要積極備戰,被逼加入納粹少年軍。要是在北歐,又沒有那種學術環境。
  同時期,澳洲一片荒蕪;美國的大學校園,仍未開放給非洲裔年輕人。要待至二次大戰期間,歐亞學者大量逃難湧至,學術水平才得以飛躍提升。
  要是你生長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像一九四二年的中國,或香港,適逢戰亂,哪有閒情逸致研究天文學?
  (當時上海及香港的面貌,可參考張愛玲一九四三年《傾城之戀》。)
  或許在印度、中東,以至非洲等偏遠地區,可能躲過一九四二年的漫天烽火,但是物質生活條件貧乏,每日的主要活動,可能降至很基本的生理需求,像只為溫飽和睡眠。
  印度的文化背景,可能較優秀。他們有悠久的天文及星象研究歷史,但吃虧在缺乏科學精神,以及追上時代的天文器材及資源等。
  於是說來說去,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二十萬人之中,只剩下英國牛津的霍金,可以一往情深地,專注研究天文物理,而且有所成。
  即使其他人有興趣,其規模與格局,亦必然不及。可能只是研究星座運程,或只限於公餘興趣,或甚至有感浮生若夢,轉移鑽研紫微斗數等等。
  但要是去到像霍金的級數,其命中,則非要帶「華蓋」星不可。
  這是一顆細小、偏遠、寂寞,又極之光亮的小星星,專門研究冷僻神秘的科目。同屬這類人,其興趣、能向,或條件等,可能各有不同,但那種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性格,則始終如一。文:康子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