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9º
  • 73%
  •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房屋供應模式在變

  日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出席論壇時形容,本港房屋供應短缺已到了水深火熱地步,希望各方放下成見達至共識,小組沒有忘記劏房的居住環境。此番言論似乎是老生常談,聊無新意。作為普羅大眾市民,最想見到小組工作有實質進展,雖然已定了18選項,但諮詢期需要5個月,似乎時間尚久。

  如果我是黃遠輝,我不會這樣作大辯論,30人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成立多時,到今天還在公開論壇說關心劏房戶,要諮詢公眾等,這樣難免令人有所失望。大家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如果再這樣諮詢、大辯論、分析、總結,再寫報告給政府,然後再經立法會批核,最後再進行相關填海或土地招標等程序,恐怕歷時經年,難怪連特首林鄭月娥也直指,莫再議而不決,裹足不前。

二手起革命 買家豐收年
  從運房局最近數據顯示,未來三至四年新樓潛在供應達9.6萬伙,和去年首季數字相若,但未售樓花及現樓單位合共有7.3 萬伙,創出新高。這說明甚麼?說明新樓供應有所增加。值得大家留意的是,這些潛在的新供應當中,有大約7.5萬伙為實用面積少於753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佔整體供應比例達78%。

  香港社會是哪裡的聲音大,哪裡就優先得到照顧,近年中小型單位的增加,與房屋政策有莫大關係。撫平港人自住訴求,幫助首置者上車買樓,似乎是當局一種應有的社會責任,於是稍後資助房屋的大量推出,與私樓巿場的大量中小型單位相結合,正是特首林鄭月娥房屋政策的癥結所在。有人說林鄭偏向中下階層,筆者認為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政策稍微傾斜一點,也是無可厚非。

  去年中,當很多同行仍覺得中小型單位會跑贏大市時,筆者已提出異議,這個供應模式的轉變,早已在意料之內。如果讀者有留意本人文章,自然也意會得到。所謂此消彼長,大部分土地都用來興建公營及資助房屋,私樓自然更為缺乏,尤其是中大型物業更為罕有。

  舉個港島區的例子,當薄扶林新樓每呎賣@38,000起,當北角臨海屋苑每呎賣@55,000時,港島大型屋苑、中西半山以及東北半山的二手樓已靜靜起革命,等到滯後的成交價格呈現出來時,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而早點進入這個市場的朋友,今年將會是豐收年。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