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8º
  • 76%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獨樂不如眾樂

  港人面對住房之苦,源於土地供應不足,無論公營和私營房屋,興建數量都必須大幅增加,方可滿足市場需要。筆者言猶在耳,喜見新世界集團宣布捐出300萬呎農地,主要用來興建公營和社會房屋;與此同時,團結香港基金亦提出多項房屋措施,其中公屋租置計畫,以私樓市場二五折的價格,出售公屋予合資格的公屋居民,此建議值得推崇。

  雖然說反對派的五大訴求沒提到房屋問題,但建制派卻將民怨歸咎於房屋問題。新世界的捐地行動來得剛剛好,希望能帶個好頭,讓其他香港大家族也能相繼效法。如果每個家族都捐300萬呎農地,那麼光是四大家族,就可捐出1200萬呎土地,以5倍地積比率計算,每個單位大約400呎,大概可興建15萬個公屋單位,即時讓等待上樓的市民看到希望。再加上其他的農地和棕地,土地供應並不短缺,政府還有最後的尚方寶劍,就是可運用《收回土地條例》。

  團結香港基金的倡議和筆者向來的主張不謀而合,就是要學新加坡的組屋政策,長遠目標讓7至8成的香港人擁有自置居所。大家可能覺得很難達標,其實不難,只要重推租置計畫,以市價兩成至兩成半的價格推售舊有和新建公屋,對象當然是合資格的基層市民,比如一個400呎公屋,售價大約80至100萬,首期1成,月供4000元左右,會有很多人爭相購買。筆者相信不出10年,將會有8成港人成為業主,有了資產等於有身家,對香港的歸屬感會更強,示威抗爭自然就會少很多。

  筆者多次強調,將樓市分開兩個市場,當公營市場滿足了基層的需要,私樓市場就應該盡量少干預。到時私樓市場或者會縮小一點,但也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在香港目前形勢下,維穩比庫房收入更重要,政府也好,地產商也好,暫時少賺一點,過幾年再作檢討。

  反正港府庫房儲備充裕,賣地的收入少一些,就當成是資助弱勢社群。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最需要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然而貧富懸殊使社會怨聲載道,矛頭直指各大家族。新世界這次率先捐贈土地行動,贏得外界不少掌聲,現今社會仇商仇富,幾大家族富可敵國,早應負起社會責任,所謂獨樂不如眾樂,均衡社會財力資源,取之於民,必須用之於民。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