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8º
  • 78%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施政報告 風雨中的契機

  在四個多月的政治風雨飄搖後,特首林鄭月娥在10月16日公布了今年的施政報告,於三日後出席電台節目時慨嘆坦言:「懷疑能否回到以前的香港,但她希望大家要抱有信心,冀望能盡快走出困局。」

  特首閣下及香港人,加油吧,過去了的已過去,不需要懷緬,不要困在眼前的「危」,不如好好掌握當下的「機」,今年的施政報告不是充滿了新的格局嗎?我們不如好好地去掌握,我們香港是有條件更勝以前的,請讓我分享我的觀點。

  林鄭上任後,積極發展不同種類的資助房屋以修補置業階梯,這是正確的事,但在供應更不足下,個別受眾者得到資助的機會反而進一步減少!當居屋抽籤超額申請達60倍時,這是令人覺得機會渺茫的訊息,當人們會感到社會無希望的時候,動亂就容易產生了。

  收回土地條例為政府取回了土地主導權,配合了空置稅,有條件將囤地、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解決,為何只說有條件?因為是否真正解決到問題還要看特首的管治能耐,是否合適運用法例的力量,令供應趕得及在2023年的供應斷層前推出,還是繼續優柔寡斷失卻掌控問題的核心、令市民受苦更多?

  放寬首置上車人士按揭上限,令原本買800萬,以過去的規定是需要付出4成的首期即320萬的,但現在只需要80萬,合資格買此價格單位的人士,收入大概(或兩口子)是7萬多,同樣400萬樓是需要3萬多的收入(或兩口子),以兩例子我們會發覺,有關首期是符合有關借貸收入的人,他們都可以有能力在一、兩年內儲蓄到適合自己負擔的置業目標之首期,也即是說從此置業的希望並不渺茫,這個「不渺茫」正正是結構性改變。

  在施政報告宣布前,筆者曾就「一年可解決房屋問題」去在不同媒體提出類似以上的建議,我深信2023年前的供應可以資源管理概念去得到解決,但2023年後則必須有新供應趕得及,否則樓價上升將不可收拾!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