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1%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疼痛亮警號 慎防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春夏兩季常會出現四肢重?無力,或脹痛、活動不靈等症狀。

  轉季時間,不少人受風濕影響,感到關節疼痛,這一般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等問題所致,然而萬一出現無原因的關節疼痛便要小心,這有可能是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徵狀,如不及早醫治,或會引起關節變形、皮膚、肺部、心臟等方面的問題。



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不少人年紀漸長,每逢打風落雨,都會感到手腳關節痛,傳統上稱為風濕,「但這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等問題,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嘉恩醫生(左圖)說。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關節滑膜,引致發炎,令白血球入侵關節,對骨、軟骨、筋腱等造成傷害,除疼痛及腫脹,甚至會破壞關節活動功能及引致變形。「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也可能會於打風落雨時出現關節痛的徵狀,但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會比男性高,兩者比例為三比一,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三十至五十歲,但其實任何年齡也有機會患病。「此外,家族中有人曾患上類風濕關節炎者,患病機會也較大,但要注意醫學界認為這並不是遺傳病。」陳醫生解釋,現時類風濕關節炎的真正成因仍然不明,但有研究發現吸煙會增加患病風險,有可能是香煙中含大量化學物質,長期吸入,有機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發炎所致。同樣,現時仍未有方法可以確切預防類風濕關節炎,但一般認為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避免吸煙等都有助降低患病的風險。



藍永豪博士(Derrick) 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獲中醫醫學博士、中藥學碩士、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學位。

早治理防變形



  提起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變形是最為人所知的徵狀,關節變形主要由於關節受侵蝕所致,而小關節如手指、腳趾等是最常見受影響的部位。「但其實所有有滑膜的關節都有可能受影響,例如牙骹、高位頸椎等,後者如出現病變,有可能壓住神經 ,引致嚴重併發症。」陳醫生續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也可能會有皮膚、肺部、心臟問題。幸而,關節變形的情況現在已較少見。「二十年前,人們對病症缺乏認識,關節發炎也未必會多加理會,延誤診治病例多,再加上當年醫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擇又少,較難控制病情,惡化至關節變形者才會較多。」相反,近年人們認識增加,藥物也改進不少,病人得以及早接受治療,可避免關節變形。



  坊間不少體檢計畫都有「類風濕因子」一項,是體內產生的自體免疫抗體,檢查結果若呈陽性反應,有較大機會患上類風濕關節炎,但有時沒患上此症的人士亦可能呈陽性反應。陳醫生指,類風濕因子測試雖有助診斷,但並不是最具指向性的指標。「要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原因不明的對稱性關節疼痛、體內炎症因子(紅血球沉降速率等)高、情況持續六星期以上等都是考慮因素。如有必要,病人需接受超聲波檢查以準確斷症。」所以,陳醫生認為如沒必要,並不用特地進行相關檢查,除非是有家族病史及原因不明的關節疼痛者。





檢測收費一覽


機構:養和醫院


服務:超聲波檢查


收費:$800


查詢:2835 8877





機構:美邦醫學體檢中心


服務:成年健康檢查計畫A,適用於年齡介


乎40至59歲,含類風濕因子測試。


收費:$2,180


查詢:2369 0680





機構:香港體檢


服務:健康檢查計畫II,含血沉降率檢


查及類風濕關節炎因子測試。


收費:$3,000


查詢:3926 2828





機構:醫薈體檢坊


服務:基本/長者驗身計畫,含


類風濕因子測試。


收費:$1,480


查詢:2366 0328



●一般認為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降低患病的風險。
●雖說常見發病年齡為三十至五十歲,但其實任何年齡也有機會患病。




註冊中醫 Q&A





ST:Sing Tao DL:Derrick Lam





藍永豪博士(Derrick)


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獲中醫醫學博士、中藥學碩士、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學位。





ST:從中醫角度,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是甚麼?


DL: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屬於中醫痹證的範疇,主要是由於風、 寒、濕三氣交集,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日久成瘀成痰,痰瘀痹阻關節、肌肉、經脈而成痹。患者多屬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抵抗能力較低者,病情的輕重與寒冷、潮濕、勞累以及季節、天氣變化有關。求診者以年長女性患者較多,秋冬兩季較易感受風邪及寒邪,常會出現腿部冷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症狀;春夏兩季較易感受濕邪和熱邪,常會出現四肢重 無力,甚或脹痛、活動不靈等症狀。



ST:中醫一般認為預防這病的方法是甚麼?


DL:預防類風濕關節炎,中醫建議養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並避免吸煙、適當紓緩壓力,均有助降低患病的風險,而保持心情愉快也有幫助。同時應避免風寒、淋雨涉水、久處風寒及潮濕之地,在轉換季節或遇天氣突然變化時,注意預防感冒、減少勞累、多休息、作適量的運動強化體質。飲食調理方面,烹飪應避免炸、烤、爆,宜採用蒸、煮、燉、煲湯等烹調方法,並少吃辛辣、過酸、過鹹、生冷、肥膩或刺激脾胃之食物,以清淡為主。



ST:中醫通常會以甚麼方法治療此病?


DL:類風濕關節炎在診斷上需要中西醫互相參照,辨證時需考慮正邪強弱、邪氣屬性、氣候季節、體質因素及病情進展,在治療上則以「通經活絡、調補肝脾腎為原則進行個體化治療」。除了針刺、艾灸、推拿等外治方法外,可透過內服複方中藥活血通絡止痛、補氣健脾,以及透過補肝腎固本以利筋骨、兼顧脾胃以養氣血的方式改善關節疼痛,恢復正常的活動、延緩病情、防止復發。


 



標籤: 風濕關節炎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