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8º
  • 79%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勿忽略治療 隱睪症可致癌

  在眾多小兒外科疾病中,隱睪症乃常見疾病,而且單憑外觀已可發現,但不少家長卻認為此症沒逼切性,因而沒盡早讓幼兒接受合適治療,專科醫生指,如長時間不處理,不但可影響日後生育能力,更有可能增加患上睪丸癌的風險。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中新社

長遠有損生殖能力
  睪丸是分泌雄性激素及生產精子的重要器官,其最初是處於胚胎內,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睪丸會逐漸向下移,並最終置於陰囊位置。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司徙達燕指出,如果荷爾蒙分泌受到影響,或負責拉動睪丸下降的一條收縮帶組織出現問題,睪丸即有可能留在腹腔內而無法降至陰囊,故被稱為隱睪症。

  司徒醫生說:「由於陰囊內溫度較體溫低攝氏二至四度,以有利於製造精子及精子存活。如果睪丸長期留在腹腔內,受腹腔的高溫環境影響,會令睪丸未能妥善發育,最終損害正常的生殖能力,而且病情可以愈趨嚴重。其次,由於睪丸長期留在腹腔內,比較容易受傷或出現扭轉情況,不但令睪丸出現變異的風險較高,一旦有不正常的硬塊,也很難第一時間發覺,從而延誤求診和治療的時機。

有別於收縮性睪丸
  隱睪症其實並不罕見,而且常見於早產嬰,當中約有三成機會患上此症,足月的新生幼兒病發率則約為3%。而在一歲前,部分隱睪症患者的睪丸有可能自行下降至正常位置,因此治療多選擇於一歲後才開始。

  「要及早確診患上隱睪症還是其他病症如無睪症、收縮性睪丸等,除可以用手作觸診,還可進行腹腔鏡或超聲波檢查,觀察是否可找到隱睪的位置。無睪症是指先天缺少一或兩側睪丸。收縮性睪丸則指睪丸平日在正常位置,但當遇刺激或氣溫突然變冷時,刺激到提睪肌收縮,便會令睪丸從陰囊部位拉向腹腔,因而形成暫時性的隱睪,當刺激消失後,睪丸即會自然復位,這問題可隨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而一般收縮性睪丸會於浸泡溫水浴時自然下降。隱睪患者普遍年齡較小,因為多於出生後便可立即發現,而收縮性睪丸則多在兩歲後才發生。總括而言,收縮性睪丸對生育能力的影響較少,故其治療需求亦同樣較少。」司徒醫生解釋。


●家長須正視隱睪症嬰孩病情,以防他們成長後,睪丸細胞會出現病變,惡化成為腫瘤。

按病情施術或藥療
  治療方面,如果患者一歲後睪丸仍未能自行下降,就要開始治療。單側隱睪症以手術治療為主,雙側隱睪症則可先試用荷爾蒙藥療,如仍未能改善問題,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司徒醫生說:「一般治療是以睪丸固定術為主,手術過程為進入腹股溝後找到隱藏的睪丸,再將之與周邊組織小心地剝離,然後於陰囊開一個切口,將睪丸從上向下牽引和固定於陰囊內。但如果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患者單側睪丸已有明顯萎縮,或者已超過適合施術的年齡,則有可能需要將有問題或已萎縮的睪丸進行摘除。復位手術後,需要小心照顧患者及讓其充分休息,在睪丸固定及完全復元前,均應避免進行運動,以防睪丸移位。至於用藥物還是動手術,需要視乎患者病情而定,目前常用的藥療,主要是服用荷爾蒙藥物,以助睪丸下降。」

嚴防病變成腫瘤
          睪丸癌的成因,目前仍未有一致的明確定論,不過經臨H研究發現,此症患者中高達30%至40%是隱睪症患者,而一般男性發生睪丸惡性腫瘤的機率約只有十萬分之一。

  因另有調查指,隱睪者出現精原細胞癌的比例,可高達九成,故曾患上隱睪症人士,建議諮詢醫生意見,有需要時作定期檢查。家長亦不宜忽視此症,應盡早讓有隱睪問題的孩子,接受適切治療,以預防病變。

●服用荷爾蒙藥物可有助部分患者的睪丸下降至正常位置。
●收縮性睪丸病童的特徵是於浸溫水浴時,睪丸可以自然回復至正常部位。
●部分隱睪症患者於一歲前,睪丸有可能自行下降復位,毋須接受治療。
●隱睪症常被家長忽略,以為治療上沒逼切性,其實長遠有損孩子健康。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