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5º
  • 91%
  •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易致性別疑惑 尿道下裂根治黃金期

  本港小兒外科技術,在國際間一直處高水平,因此專科醫生認為,家長有感孩子年齡小而欲待成長後才施術,以減風險的看法,實屬過慮,加上部分手術,確有需要於年長前進行,方可避免病情惡化,以嚴重的尿道下裂為例,如未能及時治療,有可能增加患者對自身性別產生疑惑。

先天問題 男病童居多
  因應本地對小兒外科的需求近年愈來愈高,本港醫療體系已大幅增加培訓兒科醫生的數目,但相對其他專科,本地從事小兒外科的專科醫生人手仍然有限,小兒外科醫生司徒達燕說:「幸好不少同行都致力學習及研究最新的治療方法,因此香港的小兒外科醫學水平,絕不遜色於任何地區。而近年其中一種較受關注的嚴重病患,是尿道下裂問題。」

  此症是由於嬰兒在胚胎時期,尿道從後向前的閉合過程中受阻而未能完全閉合,從而形成尿道下裂和缺口,屬於先天性問題。雖然男女均有可能發病,但女性極罕見,絕大多數以男性為主。由於男患者的尿道會在陰莖較接近根部的位置,出現裂縫或缺口,有此問題者,絕大多數都未能如正常男性般站立小解,需要如女性般坐下小解。

視乎病情 兩歲前治理
  輕微的尿道下裂男患者,如果尿道口偏移不大,而且包皮沒有裂口,有可能不影響日常生活而毋須以手術治療。但如患者尿道口距離正常的尿道口過遠,或者陰莖出現很明顯扭曲,屬嚴重情況,便需要盡早接受手術,進行修復,而一般最好在兩歲以前便應施術。

  「除了影響小解外,較嚴重的尿道下裂患者,其陰莖會出現扭曲,可能有礙將來未能如常進行性行為,損害患者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這類病人大多數於年幼時便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修復手術,重建合適的正常尿道及尿道口。而手術後有可能需要暫時用導管輔助病童排尿,此時須留意嚴防孩子無知或意外拔出導管。」司徒醫生解釋。

  司徒醫生提醒家長,孕婦在懷孕期應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藥物,以及遠離各種環境激素,這有助避免影響胎兒發育。而照顧病童時更應分外確保清潔壎矷A以防感染,另一方面亦必須盡早求診,因為有部分家長或會礙於面子問題,甚至認為此症屬於「家醜」不欲外傳而延誤治療。

處理不當 損身心發展
  司徒醫生強調,由於此症成因複雜,除了因內分泌異常而使先天發育受損外,嚴重個案有可能受到遺傳基因影響,尤其是決定性別的基因,因此往往可牽涉到患者對自身性別的認同與懷疑,這亦令此症不但只屬於身體上的疾病,還涉及了心理健康問題,所以現時於診治時,多需要檢查尿道下裂男患者的陰囊,內裏是否有睪丸存在,以至進一步檢查小孩的染色體等,以確定病者的真正性別。

  「以往舊式的手術做法,一般會將有懷疑而且難辨男女的個案,均統一視作為女性個案處理,從而將相應的不必要組織切走,其後病患者的家人亦以養育女孩的方式來培育孩子成人。但因為後來歐美等地,發現愈來愈多這類個案的患者,於長大後希望可做回男性,可是礙於相關組織已被完全切除,這往往對患者造成沉重心理負擔及打擊。加上近年性別認同的課題日益受重視,現時新派的做法均會在改善排尿功能的同時,盡量保留原有的組織,待患者將來如成年後,可以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司徒醫生稱。

進行手術 徹底修復
   曾有統計指,約三百個初生男嬰中便有一人患有尿道下裂。輕度個案即陰莖沒有扭曲及尿道口在較前端者,如在功能上沒有異常,可避免動手術,但對於嚴重患者,施術是唯一治療途徑,而且有可能要做多於一次手術,才可以徹底解決問題,這情況多數為術後出現併發症,有礙排尿則有需要再次動手術。
部分情況下,手術與手術之間也要相隔半年至一年方可再進行,以讓傷口有足夠時間瘉合,增加手術成功率,故期間家長必須有耐心及善導病童,接受治療。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新華社

●家長需要有心理準備,病童有可能進行不止於一次的手術。
●若治理不當,可嚴損病童日後的身心發展。
●懷孕期間準媽媽切勿服用含雌激素的藥物。
●孕婦應遠離各種環境激素,以防影響胎兒發育。
●此症女患者極罕見,絕大多數以男病童為主。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