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0%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溫差大削抵抗力 中西調適食鑑

  近日天氣不但乍暖還寒,而且溫差頗大又潮濕多雨,要適應如此反覆多變的天氣,中、西醫護專家均認為必須要從強健根基入手,而於日常飲食上稍作改善,以達重點調理目標,是最能事半功倍的奏效良方。

強化脾胃 減身體負擔

  春季屬萬物萌生、陽氣生發之時,因此須順應陽氣升發,調和身體,方可避免因氣候改變而帶來的不適。中醫師陳洛志說:「春天濕盛,易傷襲脾胃。」故此春天養生保健,必先養好脾胃。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人體經由飲食經消化後攝取營養以提供能量,一旦脾胃運行不暢,養分不能有效地運送全身,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要養好脾胃,節制飲食至為重要。首要減少腸胃負擔,故油炸及重口味食品如薯條、魷魚絲、香脆餅乾等均不宜多吃,因不但易刺激氣管,也可令炎症惡化。陳醫師又補充,由於春天濕盛,易傷脾胃,所以生冷寒濕食物如凍飲、魚生、雪糕、啤酒等都須盡量少嘗。

  那麼吃甚麼對脾胃有益?蔬菜類對人體造成的負擔較小,如番薯含豐富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秘及部分腸道疾病,亦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力功效。南瓜可潤肺、補脾、增加食欲及改善胃痛,對於手腳冰冷、易疲倦、體力差、貧血者可多吃。蓮子能補中益氣、寧神、止瀉、調養腸胃,多吃能改善脾虛和腸胃不適。水果可選擇香蕉或提子,有幫助消化、滋陰潤肺等功效。

放鬆心情 防肝氣鬱結

  此外,春季氣候又容易造成肝氣鬱結情況,當肝功能失常,人體便容易感到疲倦,甚至影響消化系統而誘發疾病,故一旦出現抑鬱、頭暈目眩、身困乏力、嘔吐等症狀時,就要多加留意。

  養肝方法主要是多運動、早休息、慎飲食等。運動可以選擇拉筋、伸展性的如瑜伽等較輕鬆的運動,於天氣怡人的日子不妨多外出走走,以放鬆心情、保持心境開朗,均可助防肝氣鬱結而引發患情緒病的機率。而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為肝、膽經運行時段,這段時間熟睡對養肝有莫大好處。春天亦宜食用甘味食物,蔬菜如菠菜、豆苗等合適,能助排出冬季蓄積的脂肪與廢物。進食枸杞更可養血、補肝腎,同為功效上佳又經濟的食材。

四時不同 調整排毒方

  由於春天開始轉暖,身體細胞因天暖而開始活躍,人體容易累積毒素,因此陳醫師建議春天還應注意排毒,清理體內多餘代謝物,從而調暢機能運作。陳醫師說:「不同季節均會產生不同的毒素,考慮排毒方法時應作針對性調整。」如春季因陽氣升發,可配合多吃味辛食物,酸味食物具收斂作用故宜少吃。海帶含豐富水溶性纖維,不但有助排便,更可吸收血管內的膽固醇後排出體外,是幫助排毒的有效食材。

飲祛濕茶須按體質

  香港春季潮濕多霧,人體很容易因為濕邪入侵而造成身體不適,中醫學說中,濕也有分外濕和內濕,外濕指天氣及環境潮濕而引致濕重,內濕是由於脾胃虛弱,未能運化水濕所致的濕重。外濕和內濕成因雖不同,但往往相互影響,因外濕入侵也會損傷陽氣,使濕邪入侵脾胃,滯留臟腑經絡,致使身體不適。是以陳醫師建議,在此氣候下須多健脾益氣,以化其內濕。

  祛濕前,首先要了解身體狀況,因濕重是根據個人寒熱體徵,分為寒濕及熱濕。寒濕主要因外濕寒邪入侵,如身體陽氣不足,飲食損傷脾臟,也會導致寒濕,表徵是舌苔偏厚而呈白色,宜採用健脾為主的祛濕方式。若日常多吃燥熱食物,熱氣過盛者也會轉化為濕熱,其舌苔多呈厚而黃,須以清熱祛濕為調理主調。港人大多缺乏戶外運動,常使用空調又常喝冷飲,體質九成以脾氣濕、寒為主,故祛濕前宜多加注意。

  最常見的祛濕方法是飲祛濕茶。祛濕茶大致分兩類,一是金銀花或冬瓜為主要材料,適合體質濕熱者,另一類則以雲苓、白朮、扁豆衣等為主要材料,適合寒濕者飲用。若飲用了不合體質的配方,反而易加劇濕重,故須小心選飲。

  此外,溫熱及辛味食品可起驅寒之用,讓腸胃更暖和,以收「辛辣驅寒」之效,其中薑、辣椒、b等驅寒效果不俗,薑味辛溫,有驅散寒氣發汗、和胃等功效。辣椒則可開胃生津、加速血液循環。b含有的蘋果酸成分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有助排出汗液。春季時按個人體質適量進食以上食物,有助驅寒殺菌,保持身體健康。



大、小合飲養生湯‧健脾益氣湯

材料:

山藥 15克

白朮 15克

茯苓 20克

五指毛桃 15克

薏苡仁 12克

炒稻芽 20克

炒麥芽 20克

瘦豬肉 約200克

清水 四至五碗

製法:

1. 各藥材分別略為洗淨,備用。

2. 瘦豬肉先洗淨,汆水約半分鐘,備用。

3. 鍋中注入清水,先以大火燒滾,放入各藥材及瘦豬肉。

4. 煲滾後改為小火,煲約一小時即成,可加少許鹽調味後飲用。

禁忌:此湯無特別飲用宜忌,男女老少均適合飲用。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祛濕茶也有分類,以迎合不同類型的濕重人士飲用。
●茯苓
●上湯蒜子浸豆苗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