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6%
  •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中醫藥安胎食鑑(下)

  對於孕婦,充足休息、適量運動及營養均衡,均為胎兒健康成長要素。部分人更會利用中醫藥來安胎,然而中醫師強調安胎藥配伍必須因應個別體質,才能事半功倍及避免反效果。

因應體質用藥
  中醫藥應用於安胎方面已歷史悠久,坊間著名的安胎藥方有很多,例如「保產無憂湯」、「十三太保湯」、「膠艾湯」等。很多中藥材與食材,更與安胎有密不可分關係,例如紫蘇葉、生薑、黨參、人參、淮山、北燉雞、糯米酒、艾葉雞蛋、淮山粥等等。然而註冊中醫師陳漢雄表示,由於孕婦體質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切忌胡亂用藥,必須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再因應個人體質辦證施治,才可達到合適及良好效果,發揮預防流產及安胎作用。

流產成因眾多
  導致孕婦流產的成因非常多,除了個人體質虛弱外,胚胎先天性的發育不良,或者孕婦有其他婦科疾病等,以至孕婦年齡過高,或有習慣性流產等問題,均可增加流產風險。其次,孕婦在懷孕期內服用某些藥物或進食過量生冷寒涼食物,也會影響體質,因而增加出現流產機率。因此孕婦在懷疑早期,應多了解有關忌口,以減低風險。

着重防患未然
  中醫注重未病先防,在安胎和預防流產方面亦一樣,主要根據孕婦的體質進行調養、安胎及預防流產。一般而言,體質虛寒者,多氣血兩虛、中氣低下、沖任不固(即氣血兩虛)及腎精虧損,以至血不養胎,輕者可見胎漏、胎動不安等流產先兆,而重者則有可能導致流產。體質差的孕婦易見胎動或流產,故孕婦要避免食用生冷寒涼等食物如綠豆、西瓜等。血熱的孕婦則易有孕後陰血下聚血海,令陽氣偏盛或孕後得熱病,引致熱邪內盛,下擾血海而損胎氣,這類孕婦忌吃燥熱食物。

常用固胎中藥
  1. 生薑辛、溫,能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是常用安胎中藥,對妊娠嘔吐、食欲不振、外感頭暈等均有效。它可與多種安胎中藥配伍,但因它較溫燥,用量不宜太多。

  2. 紫蘇性微溫,具有解表發汗、寬胸利膈、順氣安胎之功。適用於妊娠期風寒感冒,以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胸口脹滿、惡心嘔吐等症,常與陳皮、砂仁等配伍。

  3. 桑寄生性平,具驅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之功,多用於肝腎精血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常與阿膠、續斷、菟絲子等同用。

  4. 砂仁性溫,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適用於妊娠初期胃氣上逆所致之胸悶嘔吐、胎動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單用或配藿香、黃芩、當歸等同用。

  5. 白朮性溫,具有補氣健脾、解燥濕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適用於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可配陳皮、茯苓、黨參、生薑等使用,另廣泛用於血虛(配當歸、白芍、生地等)、腎虛(配桑寄生、續斷、山藥、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動不安。

  6. 杜仲性溫,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適用於肝腎虧虛、下元虛冷之胎動不安、妊娠下血、習慣性流產等,可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同用。

  7. 阿膠性平,可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及安胎,適用於沖任不固或陰血虧虛之胎動不安、崩漏下血,宜配生地黃、艾葉等,還可用於治療婦女月經過多、產後便秘等不適。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