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5º
  • 93%
  •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某類人易感染? 食物中毒個案趨增

  高溫炎夏,食物如缺乏適當儲存及處理,很容易被細菌污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壎芵p所指由上月起,相關個案已出現明顯上升趨勢。要預防食物中毒,最基本是妥善選擇、存放及正確烹煮食材,而不同種類的食物中毒,症狀和應對防患方法,也有所不同,專家特提醒大眾及較易受感染人士慎察。

由細菌微生物引發
  引致食物受污染,不外乎煮食時生、熟食物出現了交互感染,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食物本身不新鮮、已變質、本身含毒性及農藥殘餘,以及食材加熱處理不當等等。食物中毒較常見的包括由細菌、微生物引致食品腐壞而引發的中毒,當中又以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見。

  家庭醫生陳聰寶說:「如發現無故腸胃不適,或已出現上吐下瀉症狀,絕不建議自行服用止嘔、止瀉藥,或坊間有售的所謂『解毒劑』,以免弄巧反拙。建議應往急症室求診,讓醫療人員作出相應治理。為提高治療效率,可密封保留懷疑引致中毒的食品,以供有需要時作檢驗用。」
腸胃差較易「中招」?

  早前有網上傳言,腸道內益菌少、平時壓力大、胃酸分泌少、年幼或年長人士都屬食物中毒高危族群,是否屬實?陳醫生表示,在某程度上,這幾類人士的腸道以至整體免疫力,確實較一般人弱,而胃酸分泌不足更直接影響殺死食物中細菌的能力,因此即使是同樣的病菌,在腸道健康較差或免疫力較弱的人士身上,更易造成食物中毒症狀。而青壯年人、沒腸胃問題且生活壓力輕,配合正常作息習慣,免疫力自然較佳,其病發風險也會較低。

  陳醫生建議上述高危人士,應盡早於醫生指引下調節進食習慣,平衡腸內益菌數量,改善腸道健康。而定時定量飲食習慣、適當減壓亦有助改善胃酸分泌,減少吃生冷食物,更可進一步加強保障。

安全處理食材竅門
  1. 由於禽畜等肉類多含可引起腹瀉的病原菌,故處理肉類前後必須洗淨雙手,肉類應徹底潔淨及完全煮熟後才食用。
  2. 食物解凍不宜過久,置於室溫下從急凍至完全解凍的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分鐘,如食材已完全解凍,又忘記立即烹煮,很容易滋生大量細菌。
  3. 漢堡肉等肉類,已經剁碎處理,細菌不會像完整肉類般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被深層攪拌混和入肉內,更有利細菌滋長,故必須確保徹底煮熟才可食用。
  4. 無論在家或戶外,食物在室溫下擺放愈長時間風險愈高,建議食物完成烹調後於室溫下,別擺放超過二小時。
  5. 有些人判斷剩菜可否食用的方法是嗅其有否異味,味道沒變便食用,但其實用冰箱儲存剩菜,應以二十四小時為限,而且食用前須徹底全面加熱,以減少細菌數量。


●徹底清洗蔬果,可減低受大腸桿菌污染的風險。

三大類高危致病菌‧腸炎弧菌
  腸炎弧菌在適當溫度環境下可高速繁殖,因此食物即使只有少部分被腸炎弧菌污染,短時間內仍可達致病水平。患者會出現惡心、腹痛、發燒及水樣腹瀉。除常見海產食品外,腸炎弧菌亦可通過煮食用具及雙手間接污染食物來傳播。高危食物:魚、蝦、貝類等各種海產。防患建議:新鮮魚、蝦、貝類等海產,購回來後應先以自來水,清洗數次後才因應需要進行冷藏。而曾經處理過這些海產的刀具、砧板應徹底洗淨,處理生熟食物的煮食用具也應分開使用。

‧金黃葡萄球菌
  金黃葡萄球菌不但在自然環境中存在,人體皮膚或毛髮中本身已存在金黃葡萄球菌。很多時病菌可經由人體污染食品,患者會有嘔吐、腹痛、下瀉,甚至虛脫症狀。
高危食物:肉製品、乳製品、海產類、沙律等。

  防患建議:任何人處理食品前均應注重手部清潔及先消毒,並盡量戴上潔淨的手套,以免污染食品。乳製品、海產類、沙律和肉類等,於處理或食用前,切勿暴露在空氣中太長時間,以減少金黃葡萄球菌依附及增生。

‧大腸桿菌
  大部分大腸桿菌屬無害,且廣泛存活於健康的腸道內,它可以抑制其他病菌生長,但有部分菌株屬可致病類,會引發食物中毒,這些菌株統稱為病原性大腸桿菌。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乳製品、沙律等食物,勿暴露於空氣中過長時間,以防金黃葡萄球菌增生。
●魚、蝦、貝類等海產是腸炎弧菌的溫H。
●某些肉食如已被攪拌的漢堡肉,更有利細菌滋長。
●腸道內益菌量不足,胃酸分泌過少,食物中毒的風險會較高。
●出現上吐下瀉症狀時,不宜自行服用止嘔、止瀉藥,應盡快求診。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