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9º
  • 72%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慎察腕管綜合症 常見手部麻痹

  腕管綜合症,又名腕管狹窄症。主要不適為手脹、緊、麻痹或痹痛,特別是在夜晚,可以痹痛至失眠,早上起H時手緊僵硬,活動後症狀緩解。原來這是一種由於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因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無力為主的綜合症。 

箇中成因與病理
  腕管與指腕掌側橫韌帶與腕骨所構成的管叫做韌帶隧道。通過腕管包括拇長屈肌腱與四個手指的指淺、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經。因此任何使腕管縮細或其內容物增多、增大的原因,都可導致正中神經受壓。風濕、腱鞘炎、骨關節炎、痛風、滑囊炎等,都可能會卡壓到正中神經。另外,就是腕部損傷:外傷造成的扭挫傷、脫位、骨折,都可引起腕橫韌帶增厚;部分患者是因為慢性勞損,其中包括職業性損傷,例如過度用手工作者,打字文員、清潔工人、護士、麵包師傅、搬運工人等,以至日常長時期用手機,均可導致腕管相對地狹窄。

注意臨H表現
  主要為正中神經在腕橫韌帶下被卡壓,患者手指的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晚上病情加劇,睡覺時或會痛醒,活動或作甩手動作後可減輕,溫度增高時疼痛明顯,所以不能熱敷,以防愈敷愈痹,可以冷敷來緩解症狀。問診時常見因職業、工種等屬致病原因。患者握手時力量減弱,手指活動不便,嚴重時手掌魚際肌萎縮。

  建議進行手法治療,可以用推拿點按,鬆解前臂僵硬部分的肌肉,點按外關、陽溪、魚際、合谷、勞宮及壓痛點等穴位,然後再將患手撥伸、旋轉、屈伸腕關節,以達到理順經絡和關節。針灸治療是另一有效方法,針灸可謂中醫藥學最有特色、最有效的療法,通常都可解決此症問題。藥物治療可內服「關節腫痛丸」,能達消炎消腫止痛之效。外用可舒筋活絡的中藥熏浸,練功療法亦是良方之一,主要是雙手伸直做伸腕和屈腕運動,能達到伸展、拉筋的舒筋通絡作用。

狹窄性腱鞘炎
  另一種常見的腕管疾病是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腱鞘炎,患處常見於橈骨莖突部,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處狹窄性腱鞘炎」。其病因病理是拇長展肌腱與拇短伸肌腱經橈骨莖突時,形成尖銳角度,因此造成腱鞘內相對狹窄。加上拇指活動度較大,日常容易間接摩擦,造成勞損或引起創傷,故腱鞘可發生損傷性炎症,引致肌腱、腱鞘均發生水腫、肥厚、管腔變窄,肌腱在管內滑動困難而產生相應的症狀。臨H常見於體弱血虛,血不榮筋者,例如產後常抱嬰兒的婦女、從事寫字樓文員打字工 作、清潔工人、手部工作者等,其拇長展肌及拇短伸肌二腱過度受累,所以較易造成此症。

一般診斷方法
  「媽媽手」起病緩慢,腕關節橈側疼痛,持重物時無力,疼痛加重,患者不能扭毛巾、斟茶、扭門鎖、手腕大拇指如向下伸屈時疼痛加劇。此症不能用手去揉捽,因會令結節狀隆起,使炎症、疼痛更為加劇,也會令骨膜發大。臨H檢查時,如將拇指屈於掌心後握拳,然後再向尺偏,橈骨莖突部如有劇痛者,為握拳尺偏試驗陽性,則可診斷患上此症。

建議治理方案
‧手法治療
  用推拿點按的手法放鬆前臂勞損僵硬肌肉,再拔伸牽引,旋轉腕部關節,達到理順關節之效。
‧針灸療程
  針灸治療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取穴壓痛點阿是穴,配穴取陽溪、合谷、曲池、手三里、列缺、外關等。
‧藥物醫治
  內治法:以調養氣血、舒筋活絡為主,可服用「關節腫痛丸」合「腱脾疏肝丸」。
  外治法:可用「海桐皮外浸洗方」外敷跌打中藥雙柏散、金黃散,以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功效。此症熱敷最好,禁忌用手去揉,捽會愈捽愈水腫,可令患處更為損傷、疼痛。

  文:張勇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以加熱的暖墊進行熱敷,有助舒緩「媽媽手」痛感。
●針灸是治療此症極為有效的方法。
●臨H檢查時,醫生會以患者握拳時的狀態,診斷症狀。
●經常長時間進行打字等使用電腦的文書工作,容易誘發腱鞘炎。
●伸腕和屈腕運動,有助舒筋通絡,減輕疼痛。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醫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