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3º
  • 93%
  •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精神科藥物發展趨勢

  跟抗生素被偶然發現具殺菌效果一樣,精神科藥物的誕生也是由一個美麗的錯誤所造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結核病肆虐,患者被隔離在狹小的收容所內,當中充斥絕望及死亡氣氛。1951年瑞士一所結核病收容所試驗新的抗結核病藥物(Iproniazid),雖然患者在接受新藥物後未能達到原先預想的抗結核菌療效,但原本沒精打采、情緒低落的患者卻變得較開心。接下來便開始有美國及法國的醫生把這種藥物用來治療抑鬱症患者,第一代的抗抑鬱藥應運而生。後來經深入研究,發現抑鬱症是由於腦細胞內的血清素分泌缺乏所致。時至今日,抗抑鬱藥物已發展至十數種之多。

長效新針藥
  第一代抗思覺失調藥為氯丙 (Chlorpromazine),於1950年由化學家Paul Charpentier發明。氯丙 起初應用於須接受手術的病人身上,幫助病人鎮靜、減少術後的混亂思緒,後來才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

  第一代抗思覺失調藥原理,主要是用作調控多巴胺系統,但它較易引起活動機能方面的副作用,第二代抗思覺失調藥已較少引起這些副作用。醫學界也積極發展針劑,並由注射時會較痛的油劑發展成較舒適的水劑,最近還有只須注射一次,藥效便能維持三個月的新針藥。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