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4%
  •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營戰抗腫瘤(一) 飲食防癌指引

  癌症往往令人惶恐,接下來一連五期營養師們從飲食方面 手,分析怎樣有效降低患癌症風險、針對患癌前後和治療時的飲食,以及患癌的飲食謬誤。今期營養師先講解有助預防癌症和致癌食物。

對抗自由基
  抗氧化食物是預防癌症的重要營養和元素,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說:「大多數的癌症源於基因和細胞的變化,其中壓力、飲食或環境因素導致身體產生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原因之一,抗氧化物的功效就是幫助去除自由基,減低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及身體的影響。」

  大部分抗氧化物來自蔬果,營養師建議採用彩虹飲食法,即是將不同蔬果以顏色來分類。當中主要包括紅色的茄紅素、橙黃色的胡蘿蔔素、綠青色的葉酸和纖維、藍紫色的花青素,以及白色蒜素,進食不同顏色蔬果都有幫助減低患癌的機會。

紅肉2A級致癌物
  紅肉和加工食物是大眾經常接觸的食物,但原來過量進食亦有可能致癌,莫穎姍說:「二○一五年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將紅肉和加工食物界定為致癌物,紅肉是2A級別,有可能令人類致癌;加工食物是最高級別,令人類致癌。雖然何謂紅肉有時難以區分,但在預防癌症的範疇一般是指沒有經加工的哺乳類動物的肉,例如牛肉、羊肉、豬肉等等,其肌紅蛋白含量較白肉高。」

  但紅肉也並非沒有益處,它含有豐富鐵質和維他命B雜,所以大眾應衡量其風險來選擇進食。研究組織建議每人每周最多進食三百至五百克(以煮熟計算)的紅肉,即每周十二至十八盎士,多進食新鮮肉類而避免加工肉類。假若每額外進食多五十克紅肉,大腸癌風險便可增加百分之十八。

體重超標增患癌風險
  多吃蔬果和含高抗氧化物的食物有助減少患癌的機會,原來體重管理亦十分重要,莫穎姍指出,世界癌症基金會強調體重與癌症有關,不論BMI過輕或過重,都會增加患癌風險。當中更要留意體脂比例(Body Fat Percentage),有些人體重不高,BMI合符水平,但因為飲食不均衡和缺乏運動,導致肌肉不足,體內脂肪含量過多,特別是集中於中央位置(即中央肥胖),亦會大大增加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乳癌、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腎癌等等都與體重有直接關係。因此除了在飲食上注意外,日常亦需要多做運動。

忌加工油炸食品
  加工食物和油炸食物同樣含高風險致癌物質,莫穎姍解釋,罐頭、經煙燻過的食物、風乾食物等加工食物,在製作時有機會產生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進入腸道被消化後會轉化成致癌物質。加上大部分加工食物都是選取紅肉來製作,例如腸仔、火腿、午餐肉、煙肉等等,令致癌風險倍增。

  含澱粉質食物經油炸或烘焗(例如薯片、薯條、糕點、麵包、曲奇等)可產生丙烯醯胺,它同樣被國際癌症研究組織介定為2A級別的致癌物。二○一四年, 生署公布首個總膳食研究,結果顯示港人飲食中,四成五的丙烯醯胺攝入量來自高溫炒菜,原因是由於烹調的溫度過高而致,相反如果是蒸、灼等煮菜方式則完全不含丙烯醯胺,所以應減少進食油炸食品,而烹調時應盡量避免溫度過高(高於120°C),多以蒸、灼、清炒方式烹調。

  坊間有眾多偏方和營養補充品強調有防癌功效,莫穎姍說:「紅酒含有白藜蘆醇,屬抗氧化物,但其實癌症組織已強調不建議飲用紅酒來防癌,因為酒精本身屬一級致癌物,對身體的害處高於益處,所以應適量飲食,而本身沒有飲用紅酒的人士亦不建議額外飲用來防癌。」

  二○一六年曾有大型研究顯示人參可以降低患癌風險,但其實際功效仍須更多研究支持。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過往亦有就雲芝癌症治療作研究,證明它對預防癌症復發和治療效果有幫助,但只屬於輔助作用,強調不能夠取代癌症治療。

  文:文樂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