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6º
  • 87%
  •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預防籃球常見創傷

●籃球屬於接觸性運動,受傷機會較非接觸性運動高。

  籃球是受大眾歡迎的運動之一,但打籃球時有受傷,常見例如俗稱「拗柴」的腳踝受傷和俗稱「篤魚蛋」的手指創傷。 今期物理治療師講解籃球的常見受傷情況和成因、裝備的選擇、如何避免受傷,以及相關治療。

接觸性運動易受傷
  據統計,在籃球運動的傷患中,超過六成出現於腳部,分別以腳踝關節和膝關節為主,各佔整體約兩成,當中最常見的受傷是腳踝扭傷和膝關節韌帶拉傷,手部創傷佔整體約百分之三十,大多是手指和手腕受傷。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劉焯霆說:「上述創傷與籃球的運動性質有關,籃球屬於接觸性運動,受傷機會較非接觸性運動高。其次因為籃球需要經常進行起跳和 地等動作,同樣是常見受傷的原因,其中 地技巧、時機、地點不當,都有機會導致腿部受傷。」

初學者易手部損傷
  膝關節十字韌帶亦是籃球常見嚴重創傷位置,劉焯霆說:「打籃球導致十字韌帶受傷原因有幾類,有機會是自己 地時失重心,踏步錯誤而壓傷十字韌帶。另外,因為打籃球時有身體接觸,有時候在起跳和 地時受到外力干擾,例如他人的碰撞,都會導致十字韌帶造成創傷。」

  手指和手腕的受傷較多出現在籃球初學者身上,通常都是技巧不足導致,例如接球姿勢不正確、預判籃球距離不準確及用力錯誤等等,但即使資深籃球玩家也要注意,有時候球速或籃球的路 受他人影響,導致判斷錯誤時,同樣有機會造成手部受傷。

鞋款別胡亂更換
  現時市面上的籃球裝備眾多,最受運動員和玩家熱烈討論的便是籃球鞋的選擇。劉焯霆強調,因為每個人的腳形不同,加上籃球鞋的設計五花八門,例如鞋筒高低、氣墊、腳弓設計等等,難以以偏概全,但建議基本要選貼腳,增加雙腳靈活性。購買前必須親自去嘗試不同鞋款,找出適合自己的籃球鞋種類。

  「如果發現鞋款不適合需要更換,應給予一段時間讓自己雙腳與新款籃球鞋磨合,可以先熱身、緩步跑、做簡單動作,讓身體適應新鞋。」他說。

  他又建議當找到適合和已習慣的鞋款後,不應胡亂更換,因為腳踝和足底關節未必能即時適應,反而更容易導致受傷。

護具功效有限
  除了籃球鞋,不少籃球玩家會選擇佩戴不同護具和保護衣物,到底它們有沒有保護功效?

  劉焯霆指出,市面上為籃球運動而設計的「護具」裝備,並沒有任何文獻或研究支持其預防受傷的作用,相信是以時尚和商業為前提而設計。他說:「對於表面皮膚的損傷或有保護功用,但籃球創傷大多出現於關節和肌肉,護具無法預防這些受傷。」

  他解釋,暫時只有運動專用的硬性繃帶有研究證實具保護作用,通過特別的包紮方式,有助打籃球時預防腳腕和腳踝關節扭傷。

事前必須進行熱身
  要避免打籃球時受傷,劉焯霆提醒,非專業的籃球玩家有三大因素導致容易受傷。首先是熱身運動,根據研究顯示,打籃球前缺乏熱身運動的人,受傷機會較有做熱身的人高二點六倍。其次,如果以往有腳踝關節受傷病史的人士,再次受傷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五倍。第三,穿 有氣墊設計的籃球鞋,受傷機率會較一般人高四倍。

  「穿氣墊籃球鞋反而較易受傷的原因,或許是氣墊屬不穩定物質,非專業籃球員未必能習慣。同時運動前必須熱身,如果腳踝曾受傷,應先接受物理治療訓練,才再進行籃球運動。」劉焯霆說。

訓練肌肉強度及反應
  涉及籃球的不同創傷均有相應的治療和訓練,首先是腳踝受傷,劉焯霆說:「由於大多會傷及外側韌帶,韌帶受傷是無法逆轉,即使痊瘉後,韌帶的韌性也不能完全回復原狀,導致關節容易再次扭傷,所以在物理治療上,可以通過強化韌帶旁邊的肌肉,加強對曾受傷韌帶的保護。」

  其次,關節受傷的患者需要強化肌肉的感知能力。腦部懂得感覺關節的活動幅度,當關節臨近危險位置,對應的肌肉便會大力收緊以防止受傷,但患者的關節感知能力大多會變差,需要重新訓練腦部及其肌肉反應。

  訓練大腿前後肌肉(四頭肌及膕繩肌)同樣有保護膝蓋和十字韌帶的功效,劉焯霆指,很多人只集中訓練前大腿肌肉,導致大腿前後肌肉比例不同,反而更容易受傷,最佳比例應是一比零點七或以上,若是零點六或以下則可界定為容易受傷,因此均衡訓練才能具足夠保護效果。大家可以使用先進的肌肉測試儀器,從而了解自己的前後大腿肌肉比例。

●籃球鞋款式眾多,用家應親自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籃球鞋種類。

●籃球員需要經常起跳和?地,假若技巧和時機不當便有機會受傷。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