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子駕駛裝上太陽傘的電動單車,載着女兒在粉嶺公路上行駛,惹人側目。有網民把其相片上載網絡,直指無法無天。昨天警方將她拘捕,控以無登記牌、無駕駛牌、無戴頭盔和無第三者保險四項罪名。事件對擅用電動單車者,起阻嚇作用。當局執法之餘,須加強宣傳,以免市民誤墮法網。
電動單車等新興代步工具,吸引不少人使用,並橫衝直撞,成了馬路上的「小魔怪」。但根據運輸署定義,這些移動工具,包括小型電單車、電動單車、電動滑板及電動單輪車等,屬機械驅動,被列入汽車範疇,規管與汽車無異。由於本港公路和行人路不夠空間闢作專用通道,給這些代步工具使用,故政府不會修例,給予登記及發牌。換言之,有關駕駛者在公路上行駛,必屬違法。
這些小型電動移動工具,不宜與一般汽車共用路面,以免流量大增,人車爭路,構成風險。至於私人物業、康體或體育場地等,業主和管理公司則可視乎情況,是否准許,但絕大部份場所考慮到安全,均已禁止。
駕駛電動單車,等同無牌駕車,而駕駛者毋須接受培訓,不用遵守交通條例,如在公眾地方橫衝直撞,易生意外,當局透過檢控遏止外,亦應考慮禁止本地發售有關代步工具,除非市民有特殊需要,才可作有條件核准。
李一飄
社論——一刀切禁止馬路「小魔怪」
其他
更多- 社論——翻醃老薑 活化勞動大軍2019-02-18
- 社論——各方助牽線 防「無戀化」 昨天是情人節,消委會應節,公佈消費者對網上交友配對服務的投訴,不單止數字大幅上升,還有受害女士付了二萬元入會,但一直約會失敗,再被游說支付高昂費用拍攝靚相,她懷疑是無底深潭的消費陷阱,於是打退堂鼓,人財兩空。有關個案反映香港寂寞的心何其多,若不設法扭轉情勢,難保香港或步日本的後塵,出現年輕一代「無婚化」、「無戀化」的社會現象。2019-02-15
- 社論——社區新建設 忌大而無當2019-02-14
- 社論——治鼠不如先治垃圾蟲2019-02-13
- 社論——全面改數碼電視 防騙子博懵2019-02-12
- 社論——私人草案可促領展「立品」2019-02-11
- 社論——新年流流也要守法2019-02-08
- 社論——掃走差錯 豬年諸事圓融2019-02-04
- 社論——重振鐵腕監管才可挽信心2019-02-01
- 社論——限大媽令 保衞星光大道2019-01-31
- 社論——醫生排外 苦了病人2019-01-30
- 社論——大閹割反餵飼 遏野豬橫行2019-01-29
- 社論——減行政包袱 讓更多醫生上陣2019-01-28
- 社論——不如全民派錢齊開心2019-01-25
- 社論——源頭堵截 阻煙花亂爆2019-01-24
- 社論——快快強驗隱蔽奪命窗2019-01-23
- 社論——問題月台宜加固不宜拆2019-01-22
- 社論——醫護攰到極怎戰流感2019-01-21
- 社論——擴大託兒 築虐兒防線2019-01-18
- 社論——醫護谷爆 當局要拆彈2019-01-17
- 社論——醒目格價 防漫遊「掠水」2019-01-16
- 社論——綁不綁 生死攸關2019-01-15
- 社論——天眼「白內障」 存保安風險2019-01-14
- 社論——醫療券失原意 急須糾正2019-01-11
- 社論——輸入醫生 不應淪為口號2019-01-10
- 社論——禁絕野蠻乘客 讓車長安全開車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