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師行之中,德勤態度最為樂觀。其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表示,如港交所今月底公佈結果,相信會有生物科技企業將於五月第一或二周入表申請,若順利,有可能於八月前上市。
傳美國過江龍謀港掛牌
據歐振興了解,除了內地的生物科技公司,亦有美國生物科技企業正準備來港上市。由於港交所和市場均期望首批公司有「打響頭炮」之效,故「品質監控」甚為重要。歐振興透露,目前準備中的公司,規模都較港交所要求為大,市值至少10億美元。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透露,在準備來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之中,不乏港人身影,他說:「有香港人到以色列創辦的生物科技公司,亦在尋求上市之列」。
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巿場合夥人黃金錢指,本港無論是會計師、律師、券商、投行人士,甚至監管機構等,都不太熟悉生物藥業。在準備上市的項目初期,黃金錢相信,多家國際性會計師行,包括羅兵咸,都從不同國家抽調人手,一方面滿足人才需要,另一方面作交流經驗。對於可否在八月推出相關的上市計劃,他對此表示「樂觀」,但認為在第三季中期更為務實。
生科公司乏往績比較
畢馬威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不認同人才短缺的問題。他指出,如研發費用1億,當中多少可資本化,多少需計作當期的成本開支,在審計上一直有幾個條件作為依據,審計師毋須完全了解行業的運作才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