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北京中華書局周四(十二月三十日)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表「致讀者書」,就其出版的《梁佩蘭集校注》中出現的錯誤向公眾道歉,「深覺慚愧」,即日起全國下架,並將嚴肅處理該書相關責任人。此前一天,有內地讀者在網上撰文,尖銳批評該書存在錯字、注水、「生搬硬套」等錯漏,直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書」。該書作者是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董就雄,該書還得到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
梁佩蘭是清康熙年間的詩壇名家,與屈大均、陳恭尹並稱「嶺南三大家」。十二月二十九日,微信公眾號「三十六陂」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書」為題發文,直指《梁佩蘭集校注》隸屬於中華書店「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根據書內的信息,這套書還得到了「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的資助,但其整理質量「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不堪入目」。
文章指該書問題分為三類:一是錯字、漏字、斷句錯誤等硬傷。書中第三首詩就出錯:「九荃」一詞實為「九莖」。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六瑩堂集》和康熙四十七年刊印的《六瑩堂集》刻本均支持這一說法。
二是注釋質量嚴重注水,「原本明白如話的句子,注出來一堆廢話」,例如「飛高哉」,注為「飛得很高啊」;「高飛哉」,注為「高高地飛啊」。文章批評「這樣的注釋對理解詩意半毛錢用處都沒有,純粹就是來水字數的。」該書的第三個問題是「生搬硬套,胡亂發明」。文章指整理者水平有限,遇到讀不懂的典故、詩句,經常自行發明一個別開生面的解釋,糊弄了事。
「三十六陂」的文章追問,隨着現在典籍電子化、數據庫日趨完善,古籍尤其是詩文集的注釋難度已大大降低,「只要整理者有基本的專業素養,出版社稍微用點心看看接手的『作品』,都不至於做出《梁佩蘭集校注》這麼匪夷所思、不堪入目的整理成果來。」
中華書局周四在其網站發表《致讀者書》,承認「三十六陂」作者許容與對書中的「硬傷」進行了詳細列舉,「持論客觀公正」,反映的問題屬實。「我們深覺慚愧,也深表感謝。」中華書局表示,將嚴肅處理該書相關責任人,並盡快啟動新版修訂工作,「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同時,全國即日將此書下架,提供換貨服務。
《梁佩蘭集校注》作者董就雄,現為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畢業於中文大學,在香港大學取得博士。據珠海書院官網介紹,董的「學術專書」《梁佩蘭集校注》是「香港研資局研究計畫成果」,二○一九年八月出版。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於一九九一年成立,是教資會轄下的諮詢機構,專門向特區政府建議,為高等院校內的學者提供學術研究經費。
港學者注釋詩文集 錯漏百出全國下架
0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