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地政府公布新的防疫措施,幼稚園及小學暫停面授課堂,意味着他們又長時間留在家中。兒童缺乏跑跑跳跳的動態活動,不但影響肌肉骨骼健康發展,還對精神健康造成障礙。持續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專家,都關注兒童及青少年在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發展。家長須在可行的環境下給予孩子跑跑跳跳「放電」的機會,達至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運動不少於六十分鐘的健康指引。

美國醫學會近期文獻指出,疫情對學童構成很大的精神負擔和壓力。在過去疫情期間,學校及社區體育設施多次關閉,直接引致兒童及青少年的運動量大大降低,不但造成肥胖,而且促使屏幕時間急劇增加,上網及看電視的靜態模式導致缺乏運動,以及出現負面的精神健康,是一個逼在眉睫的嚴重社區健康問題,須要立刻解決。

目前科學證據已確認,兒童恆常參與運動並達到足夠的運動量,可以預防內化及壓抑所衍生的焦慮及抑鬱、拒學或懼學症等情緒疾病。來自中國的兩項研究發現,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進行更多體育鍛煉的兒童,能夠表現出更好的行為和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醫管局的資料,本港常見的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焦慮有關的精神健康問題,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包括分離焦慮症、恐懼症、社交焦慮症和廣泛性焦慮症等。目前本港一百位兒童或青少年約有三至四個案例,過去兩年本港學童的運動量下降超過九成,預計他們的精神健康勢將受到負面影響。

專家提醒,家長須多觀察子女精神健康方面的日常行為,有沒有出現異常,每天給予兒童運動的空間和時間,在可行的環境下給予孩子跑跑跳跳「放電」的機會,容許他們在安全環境下到戶外玩耍,務求達至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運動不少於六十分鐘的健康指引。

疫情或許須要持續多年來對抗,假若社會沒有健康政策來解決兒童及青少年缺乏運動的問題,未來一代的身心健康發展,將會是非傳染流行病學的一項大挑戰。缺乏「放電」造成兒童肥胖、情緒及社交障礙、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變差、誘發糖尿病、心臟病及哮喘等慢性疾病,將會加劇後疫情年代沉重的醫療開支,各國社會都須要承擔起來。(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