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下市民除了搶購糧食及日用品外,恐慌情緒瀰漫下,快測套裝、退燒藥、傷風感冒藥、止咳藥以至「連花清瘟膠囊」等等中成藥都成為搶購目標,甚至「一藥難求」,不少藥房已經售罄,而部分仍然有貨的藥房則大排長龍。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接受內地《中新社》表示,香港人口密度超越紐約、東京等國際都會,居住環境狹窄,每層樓有很多住戶,樓宇層數很高,市民共用電梯和通道多,這些客觀居住條件助長病毒在市民樓高速傳播。而在疫情初期,香港錯過利用全民檢測切斷傳播鏈的黃金時間,導致疫情海嘯式大爆發。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訪問表示,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特點就是傳播性特別強,學術界粗略推算其傳染性較Delta變異病毒株高1到3倍,較武漢最初流行的病毒高10倍。香港早期的病毒傳播是在已設防感染措施的隔離酒店內,而病毒傳播會出現超級傳播者的基本特點未變,在葵涌邨負責多棟樓宇清潔的工人便是早期的超級傳播者。
對於死亡病例中長者較多,金冬雁表示,外國不少地方長者接種率在90%以上。香港長者不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特別高,這很不幸。而兒童因為很多未打疫苗也易受感染,兒童染疫90%以上是輕症,但因為受感染的基數大,有的兒童或有緊急情況或其他疾病,最終都有死亡病例。
金冬雁表示,要亡羊補牢地加快給長者打疫苗,3歲以下幼童要先靠家長盡量隔離保護起來,並要為高危人群派發相關藥物。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多長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疫情爆發時80歲以上長者和院舍長者的疫苗接種率僅約20%。長者長期病患的風險很高,就越該打針,只是有急性發作的情況例外。再者,疫情爆發時患者多,醫院病床爆滿,影響救治。
梁子超表示,最重要的是確保整座城市的生命線,所有康復者應儘早回到崗位,維持社會穩定。大量患者要分層診治,大部分人非重症,可遙距治療,其他的患者可赴指定診所、社區基層醫療設施以及醫院。需要基層醫療或入院的,要集中在指定醫院或社區治療設施,最高危群組要絕對優先救治。只有控制院舍爆發,才能最大程度減低重症、醫院負擔和死亡率。院舍員工和院友應每日進行抗原快速測試,陽性者及時送往隔離,剩下的人必須急速打疫苗。另外要認真考慮為半歲至3歲幼童引入疫苗接種。
梁子超認為,疫情或已達高峰,但出現轉捩點始終是緩慢的。當單日確診回落至數千宗,較好的做法是每周末全民做兩次快測,企業要求連續兩天陰性才能上班。當單日確診跌至低於3位數,全民核酸檢測可加速壓制疫情。內地可在隔離設施、院舍人手、物資供應、核酸檢測等方面支援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