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本港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高達九千一百五十七人,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疫情高峰期的三月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數便達六千九百二十九人。但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三月份全港死亡人數有九千五百一十一人,較去年同期增加四千四百二十七人,低於衞生署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數,顯示衞生署的新冠死亡率可能被高估。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表示,雖然衞生署公布的新冠死亡數字較為寬鬆,其中有感染後墮樓的死者亦納入數字當中,不過觀乎統計處的死亡數字顯示,疫情時的死亡人口的確增加,「即使(死亡數字)斬咗一半,係因其他原因而死」,本港事實上仍有大量長者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第五波疫情年初席捲本港,截至昨日本港已有九千一百五十七人因今波疫情離世,疫情下病死率為百分之零點七七。有學者曾認為,衞生署呈報的死亡數字涵蓋間接因新冠而死的患者,令死亡率的估算偏高。

學者指計算新冠死者較寬鬆

政府統計處月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於疫情最高峰的三月,本港總共有九千五百一十一人因各種原因死亡,翻查紀錄,近年的三月份,分別有三千七百至五千人離世,今年三月死亡數字較過去數年增加四千四百多人至五千七百多人,而今年三月亦是過去十年中,單月死亡人數最多的月份。但三月份增加的死亡數字,仍低於衞生署公布的新冠患者死亡數字(見表),顯示本港新冠死亡率可能被高估。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表示,雖然衞生署公布的新冠死亡數字較為寬鬆,其中有感染後墮樓的死者亦納入數字當中,不過觀乎統計處的死亡數字顯示,疫情時的死亡人口的確增加,「即使(死亡數字)斬咗一半,係因其他原因而死」,本港事實上仍有大量長者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本港的疫情近日才趨穩定。資料圖片
本港的疫情近日才趨穩定。資料圖片

他指,疫情初期檢測中心出現排長龍的情況,但是有不少市民是因為僱主要求而前往檢測,結果只有約一成排隊的市民確診,資源因而浪費。他表示,不少本地專家均認為需要盡快改變策略,以減死亡及減重症為目標。自從當局承認快速檢測,並容許輕症的患者居家隔離後,病毒的繁殖率亦開始下降,可見策略有效,成功阻止病毒擴散。

說到疫情的未來,金冬雁一如其他專家認為,未來三個月社會並不會出現大規模爆發,認為部分防疫措施,例如要求學校每日快測可以適度放寬。他表示,採取減重症及減死亡的策略會成為社會的大趨勢,但是社會仍不可以掉以輕心,如果第三針的接種率仍未達標,疫情仍有機會因而反彈。

部分死者或因慢性病而死

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團隊計算後認為,三月因疫情而死的近七千死亡人數中,多數是跟疫情有關。不過他指由於香港人口中長者佔比居多,七千名因疫情死亡的人口當中,部分亦有機會因慢性病而死亡。

阮認為,疫情死亡數字高是因為長者群疫苗注射率太低、沒有及早確診及早服藥,以及受寒潮所影響。他表示,社會要發展出透過不同方式提早確診的方法,患者需要及早治療及用藥,亦需要預測何時有下一波爆發。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