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初至今,疫情斷斷續續,已是第五波了。這兩年間,學校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看似已經適應:停課、停面授、轉網課、改動時間表、只部分學生上課及停課外活動等,都已經習以為常。老師、家長及學生看似都已能隨機應變,久而久之亦成為「新常態」下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可視之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結合了傳統課堂及網上教學,務求結合兩者的優點,藉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經歷了近兩年的疫情,混合學習所帶來的成效是怎麼樣的呢?

多年來,學界不斷推動「自主學習」,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或模式,務求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的是運用「翻轉教室」,由老師先講課、學生後溫習的模式,變成學生先預習,老師再在堂上解答疑難,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的是從課程中加入非常規課程,從學生的興趣或遊戲入手,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成功感或挑戰性,再不斷提升學習目標的難度;另外亦有着重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學習,加強學生使用多媒體的能力,從而提供任務或預習,讓學生自發尋找知識及答案。相信還有更多推動「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或模式,甚或是手法與概念,但都離不開老師的「創意」與「創新」。

混合學習下,老師們都絞盡腦汁,打破以往傳統教學的框框,着力於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重視保持教與學的平衡。早前筆者參與一項創意教學評審計畫支援工作,欣賞三十二份參選作品都富有創意,當中不乏成功的混合式學習,不少作品利用電子學習平台,讓學生課後分享資料或課前預習;5G科技直播更打破時空限制,有效施行寫作教學;校本繪本故事則結合戶外小貓尋索,非常成功;「外星人飛船」及「神奇花盆」更充滿趣味。

口罩下的學與教,所見是老師們創造力的發揮,疫中為了解決教學上的難題,打破課室圍牆,引進創新媒體與科技,善用課程規劃及團隊組織,以達到讓學生學得更有利和流暢。戴着口罩的我們,雖然都看不到燦爛的笑容,但正面及積極的學習歷程,一定能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同行跨過疫情。

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國成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校現職教師、品德教學得獎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7月1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學友智庫|從「處理問題行為」到「發現行為的優勢」

學友智庫|疫中教學創新

學友智庫|選擇愈多愈苦惱? 試用排除法作生涯規劃

學友智庫|傑出中學生創意解難

學友智庫|傑出中學生領袖選舉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