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選讀理大醫療化驗 聽障生冀助同路人

08月10日 列印

(星島日報報道)大學聯招今日放榜。年幼時被確診深度聽障的歐陽珏伊,崎嶇的學習路上獲不少人協助,終在文憑試考獲最佳五科二十六分,她期待入讀理工大學,修讀心儀的醫療化驗課程,日後能如以往幫助自己的醫護人員一樣,回饋社會。同樣患有深度聽障的林子喬,雖然成績未如理想,但已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地理系取錄,目標成為地質學家。
  歐陽珏伊的求學之路並不平坦,她年僅七個月大時,已被診斷患上深度聽障,無論是裝修、飛機噪音都完全聽不見,即使十一個月大起佩戴助聽器,始終無法完全聽清周圍的聲音,亦影響到她與別人溝通的能力,故在兩歲入讀聾人福利促進會的尚德幼兒中心,接受言語訓練,雖可以升讀主流小學,但八歲時聽力再度下降,「在學校聽不到廣播、聆聽錄音,跟同學聊天時,別人講幾次都聽不到,感覺自己甚麼都做不到。」
  考獲最佳5科26分
  她其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逐漸適應聆聽不同聲音,但聽力水平僅約正常人的七至八成。歐陽珏伊坦言,有時會聽不清楚上課內容,須不時向身旁同學請教,而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對她的學習增添困難,「有一輪停課過後復課,大家都戴上口罩,平時坐在同學旁邊,已可清楚聽到他說話,現在戴上口罩,要再坐近些才聽見。」
  歐陽珏伊克服身體障礙與疫情,在文憑試考獲最佳五科二十六分,她期望入讀理工大學的醫療化驗課程,她解釋,自己從小要常常出入醫院,接受醫護人員和聽力學家的訓練和治療等,高中時亦修讀生物和化學科,期望可像幫助過自己的醫護人員一樣,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中文大學的社會工作學系,是歐陽珏伊另一心儀學科,同樣與自身經歷有關,「成長中我有受過不少人幫助,但有時會有不好的經歷,例如被歧視。因此希望可用自己的能力,令社會的包容程度更高。」
  盼社會包容度更高
  歐陽珏伊提到,自己上課須比其他同學更專心,才能吸收課堂知識,亦要讓老師與同學,理解聽障人士的難處,「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可能都是首次接觸聽障人士,或許正是他們的不了解,才會導致我們學習過程變得辛苦、產生放棄的念頭。」
  同樣未夠一歲便被診斷為深度聽障的林子喬,在文憑試考獲最佳五科二十二分,地理科更獲5*佳績,惜英文科僅得二級,或暫與大學無緣,但她已獲港大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地理系取錄,期望日後成為地質學家,「也希望日後有機會,可到訪世界不同地方,親眼看看教科書介紹的地貌。」
  林子喬雙耳都戴上助聽器,但上課時仍不能聽清部分內容,「會覺得很困惑,但又不能在堂上截停老師的教學,最後問題便愈積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