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資訊科技在人文學科的應用日益增加。香港大學今學年新設的「文學士(人文及數碼科技)」課程,有學生今年暑假獲實習機會,到文化博物館為中學生導賞虛擬展覽,亦有學生更遠赴亞美尼亞參與考古工作,學習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於考古研究。另外,港大工程學院近年新設「FOCUS」學業規劃指引,協助學生選擇個別範疇專注修讀。
「文學士(人文及數碼科技)」課程學生除需要從歷史、語言學等人文學科擇一修讀,亦要學習程式設計、數據科學等數碼科技應用。修讀課程的一年級學生何傑成,認為課程創新,結合科技和文科的知識,「讀純文科恐怕競爭力會較遜色,這科則可提供多一些職業選擇。」今年4至7月,他在法國五月藝術節與課程合辦的「虛擬凡爾賽宮之旅」擔任導賞員,帶領中學生通過科技認識法國宮殿。
赴海外參與考古研究
何傑成表示,展覽通過3D立體掃描、無人機拍攝等技術,記錄凡爾賽宮內外細節,並在虛擬世界重現;互動環節讓參觀人士通過虛擬實境,踏單車遊覽凡爾賽宮。參與展覽的實戰經驗,令何傑成更為認識課程優勢,「有參觀人士好奇,虛擬展覽如何做到極高的解像度,也要向他們解釋展覽的互動功能,這恐怕純文科的學生較難做到。」
同樣是首屆學生的蔡賢泳,擔任虛擬凡爾賽宮的導賞員外,5至6月更跟隨人文學院助理教授Peter Cobb,前往亞美尼亞參與考古學研究項目。她稱旅程中有機會發掘文物,更能學習在考古學應用新科技,例如通過電腦軟件嘗試還原出土陶片的原貌等。
課程總監Anya Adair稱,文學院畢業生出路廣闊,在溝通、解難、統籌能力都較優勝,「近年香港僱主普遍要求畢業生有一定數碼能力,我們希望通過這課程回應需求。」她又以ChatGPT出現性別和種族歧視言論為例,認為現今社會需要人才,剖析和評論新科技帶來的影響或弊端,而兼備人文學科和創新科技根底的學生,正好切合需要。
工學院「FOCUS」助選科
另外,港大工程學院課程亦迎來新元素,學院5個學系提供「FOCUS」學業規劃指引,讓學生按興趣和能力選擇合適範疇鑽研。以生物醫學工程為例,若學生對「進階生物醫學信號及系統」有興趣,可按照指引,完成表列中的5個科目。
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總監謝堅文解釋,不少學生不明白讀4年工程有何用意,「希望『FOCUS』為他們提供清晰指引,知道日後如何鑽研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學以致用。」他指工程學院會為一至二年級學生,每年安排到3至4個實驗室參觀和實習,三至四年級學生更有機會在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實驗室或校外進行實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