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對孩子挑戰行為時,家長可以透過細微的溝通策略來改善行為管理,從而創造更和諧的親子關係。Leo Sir將探討四種常見的挑戰行為,並提供改進溝通方式的建議,讓家長在面對不同行為問題時有更具建設性的應對方案。
無論經驗多少,教孩子做功課總是考驗家長掌控力的時刻。當孩子表現出不良行為,許多家
長可能會用威脅性的話語來立威。然而,這種方式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影響氛圍。更有效的
方式是,用正向的語言來引導孩子,例如「你沒有給我好印象,希望你能展現真正禮貌且努力的
一面」,這樣不僅展現出你不容忍不良行為,也給予孩子改過的機會。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傳達兩個訊息:
這樣不僅能維護紀律,還能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同時激勵孩子表現更好。
有時候孩子頻繁質疑家長的決定,會令氣氛變得緊張,家長的權威也會受到挑戰。當面對這
類情況時,家長應避免直接拒絕孩子的質疑,而是透過類似「我若出錯,願意改正;但我的行為
要求非常清晰,請讓我再次強調」的表達方式,來緩解緊張情緒。這樣溝通既能彰顯家長的公平
性,也能減少孩子的敵意。家長宜先給自己留出檢查決策正確性的時間,再決定是否堅持原有決
策。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能維護家庭的秩序。
面對敲筆等小動作,家長常常感到煩躁,因為這種行為干擾孩子專心做功課。然而,針對這
種情況,家長不應直接指責孩子,因為有些孩子的敲筆行為並非故意,而是出於無意識的「小動作」。家長可以使用類似「請放下筆」的提醒,來傳達期待的行為。這種非針對性的提醒不會使孩子產生防備心理,反而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之後可以提醒孩子用更安靜的方式取代敲筆,例如在手掌上輕輕敲擊。這樣不僅能維持安靜,還能讓孩子感到受到關心和尊重。
家長常面對孩子不按時做功課的情況。雖然處罰可以短期內提升功課完成率,但長期來看,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更為關鍵。
家長可以透過強調功課對學業成功的重要性來改變孩子的態度,告訴他們完成功課不僅是為了避免處罰,更是為了自我提升,助他們建立對學習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家長可以將功課的意義與成就聯繫起來,讓孩子理解功課的價值,並逐步建立完成功課的習慣。
在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家長的溝通方式至關重要。通過細微的語言調整,家長可以減少對立情緒,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同時,家長也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溝通方式,以防落入固有模式,並根據孩子的反應進行靈活調整,建立一個和諧且積極的家庭氛圍,更有效促進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英國Leo老師
英國教師資格證 (PGCE)
數學教育碩士 (英國劍橋大學)
英國Leo Tuition教育中心創辦
英國華人圈內的英國中小學教育專家
擁有近10年英國教學經驗,曾在英國倫敦著名私立學校任教,成為首位入選華人老師參與拍攝英國政府教育部宣傳片,掌握最新及全面的英國升學資訊,擅長分享各類型升學貼士,由英國中小學的選校心得,個別科目的難處及秘訣,到牛津劍橋兩大名校的面試奧秘等。
網頁:www.leo-tuition.co.uk
相關文章︳學生家長不懂尊師重道?3大原因致英國年青教師外流情況嚴重︳全析英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