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哪一科最有前途?」是常見的升學問題,而我們必須正視殘酷現實:傳統觀念的法律、金融等專業資格被視為「鐵飯碗」,但當跨國銀行裁員波及高層、頂尖律師事務所凍結招聘,這種認知正面臨根本性質疑。
全球職場生態正經歷結構性變革。世界經濟論壇《2025未來就業報告》揭示關鍵趨勢:60%僱主確認2030年前將完成全面數碼轉型。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薪資溢價最高的職位中,逾三成在五年前尚未存在。例如「元宇宙體驗設計師」、「數碼健康策略師」、「客戶成功工程師」等新興職業,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其市場需求增速達傳統職位的2.3倍。
曾有位英國寄宿學生因興趣廣泛而難選科,我按其地理成績推薦「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課程,並解釋政府、銀行及企業皆納入ESG作投資框架,畢業後可選擇金融投資顧問公司這類行業。
「未聽過,咁即係做啲咩?」他媽媽問道。然而數月後那位學生告知我和父母商議後,他還是選擇申請「穩陣」的商業管理。我明白作為家長的我們,始終對一些不認識、不了解的領域總存有恐懼。但是未來職場的贏家,不是掌握單一技術的專才,而是具備「認知彈性」的思維雜技員。而且作為家長,我們的職責不就是準備好孩子們獨自面對未來的挑戰嗎?
當ChatGPT能生成法律意見書,卻無法理解當事人顫抖的嘴角;當手術機械人可精準縫合血管,卻不能握住病患恐懼的手。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人類獨有能力」排行榜,情緒洞察力高踞首位。能駕馭抗壓力的,即可轉換成未來生產力。當知識可以輕易從AI學習,能展示領導才能、情緒管理及靈活的應變能力者才能成為王道。
許多家長視非主流興趣為洪水猛獸,卻忽略現時「網紅」、「YouTuber 」已成為中、小學生最想擔任的職業,而這些社交媒體內容的來源正是這些「非主流興趣」衍生出來。 即使並非人人想成為網紅,但一些往往被標籤為「乞食」科的卻在未來成為炙手可熱的職位。 如香港電競業創造的「戰術分析師」職位,急需歷史系學生的戰略思維。有機農場實踐培育的系統觀,亦成為可持續金融分析師的關鍵技能。
《未來就業報告》更指出未來十年間全球將新增約1.7億個新職位,與其強迫子女擠進傳統賽道,倒不如試試讓他們放膽跟着興趣走,也許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出路。我將會撰寫更多不同學科的發展空間,助各位家長消除對未來職場不確定性的恐懼。
Iris Cheung
英識教育升學顧問、2023年榮升新手媽
由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政治及國際關係雙學士畢業,一心想為世界作正面影響。機緣巧合下從事海外升學,擅長替學生規劃英美等地區的私校和大學申請。
網站:www.britannia-study.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英國私立小學3類熱門選擇 這一類最受家長歡迎 私小英版「陳守仁」、「油天」成名校搖籃︳海外升學
相關文章︳升學顧問能一眼辨別?「牛劍奇才」都有這3個共同特質︳海外升學
相關文章︳DSE放榜︳不止得香港JUPAS!部署本地與海外升學方案:解鎖港生4大升學賽道︳海外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