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今屆有四成二日校考生,考獲「33222」大學入學門檻,公開試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成績未如理想的考生不應灰心,刻下仍可把握機會,做好生涯規劃。有升學專家建議考生如成績未如預期,應列出不同分數的可行出路,並參考選科時原先想法,為自己選擇課程;有社工提醒考生取得成績單後,應先肯定自己盡力考好文憑試,家長亦宜給予肯定、理解與支持。(六之五)
今年參加文憑試的日校考生共四萬一千多人,當中考獲「33222」大學門檻僅一萬七千多人,比例約四成二。換言之,逾兩萬三千多人未能符合大學最低入學要求。放榜終要面對自己的成績,對於成績未如理想的考生,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建議他們可把手握的分數,可作的選擇與相應行動,或提供支援的資源,甚至是考生擔心的事,如家長期望等,一一列出,逐一梳理與歸納選項,作理性判斷。
梳理歸納 理性判斷
至於不幸一個核心科目「脫腳」的考生,即使總成績符合大學彈性收生計畫的要求,也要考慮一旦失敗的後路,同時報讀副學位課程,「當形象化地看到『目標』時,便會知道前路不是一片黑暗。」他建議考生放榜時,可按原來預測的最佳及最低成績,做好應對每個情況的部署,了解各種升學途徑,「放榜後要撲學位爭分奪秒,預先做好部署,便能更理智地作決定。」
放榜後,考生難免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有何選擇,吳寶城建議,可參考之前大學聯招排列的志願,回想當初選擇的原因和依據,作為參考,再按自身情況,報讀心儀的課程。考生亦可選擇獨處消化情緒,找可信任的朋友及老師傾訴,或尋求輔導熱的支援。
焦慮不安 可尋輔導
面對不安情緒,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1112升學規劃負責人許強懋指,無論成績如何,考生收到成績後,應第一時間肯定和讚揚在過去兩至三年,面對不同挑戰,仍努力學習,盡力考好文憑試的自己,讓文憑試畫上句號;再告訴自己從此刻起放眼未來,不要與他人比較。
許強懋指,若考生情緒低落,對出路感到混亂,則應該停一停、想一想,重新確認自己的興趣志向,再作出選擇,亦可使用坊間情緒輔導及升學輔導服務。他提醒,焦慮源於對前路的不確定感,因此應盡早計畫成績「如我所願」、「大失所望」及「超出預期」的不同出路,做好規劃。
家長支持 十分重要
至於家長方面,許強懋指,家長應明白疫情期間上課模式不斷轉變,考生無所適從,對考生努力通過重要考試予以肯定、理解和支持;若家長期望協助考生規劃將來,亦應了解現時的升學途徑,明白爭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選科上尊重考生的興趣及想法。
吳寶城亦提醒,若家長與子女對課程選擇上,意願不一而引發爭執,雙方都應先處理情緒,思考雙方看事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再平心靜氣地坐下討論,「家長意見是考生決定讀甚麼課程的重要參考,但考生不應『為駁而駁』或人云亦云,應仔細考慮如何在興趣及家長期望中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