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6º
  • 90%
  •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Go Alfresco 2 古早蜑家風味

疫情的十五個月裏學會慢活,除了閒時鑽研食譜,享受入廚樂,還不忘到處發掘本地美食,體驗被遺忘的文化和從前舊味。碰巧網上發現「浪遊漁港1773」懷舊舢舨導賞團,便趁機到鴨脷洲本地遊,領會蜑家小食和文化習俗。
文、圖:Lady Fifi(fifi@lady-fifi.com)
  懷舊艇仔餐
  香港融匯東西方歷史文化,然而百多年前卻被視為荒地,據說鴨巴甸(香港仔)和鴨巴甸島(鴨脷洲)是當年英國海員和漁民的初步接觸點,而「芬香海港」(Fragrant Harbour)的名字相傳是因早年香港出口檀香木,木香瀰漫海港而得名。無論如何,鴨巴甸歷史意義深遠,因此參加「浪遊漁港1773」($250/位/連午餐)之前特意提早到達集合地點鴨脷洲洪聖爺廟,參觀這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法定古蹟後,再會合導賞員,展開一小時的舢舨午餐遊。
  懷舊舢舨穿梭避風塘、船廠、珍寶海鮮舫等地標,再稍稍停下,從另一舢舨艇家購買傳統艇仔粉(約$30/份),再登上傳統蜑家船屋享用,導賞員分享從前水上人出海滿船漁穫,來一份簡單窩心的艇仔粉更稱心。艇仔粉(約$30/份)按傳統沿用大地魚熬出足料高湯,配合河粉和燒味等自選配菜享用,其中叉燒的味道出奇淡鮮,和鮮美的魚湯底互相呼應。魚片頭和魚皮餃最合Fifi味蕾,前者味道相對濃厚,口感更勝一籌,後者餃皮薄透,內裏魚皮鹹香煙韌,鴨巴甸艇仔粉風味媲美曼谷河畔的船粉。吃罷再來一口久違的「馬仔」當甜點,以鬆軟甜黏的滿州甜品為舢舨午餐遊作結。
水上人糖水
  重回岸上特意走過舊式五金店,踏進鴨脷洲大街,嚐嚐庶民美食。「水上人」的鎮店秘製水上人糖水($30),按蜑家傳統以薑茶為基調,配合生熟地、玉竹頭、烏頭、雲耳配糖冬瓜及雞蛋熬煮,味道恰如桑寄生,然而薑味十足,且甜而不辛,圓醇生津,用時還得刺破雞蛋,樸實的蛋香以外,構圖柔如黃花撒滿薑湯,據說水上人糖水還可以驅風去濕呢!至於懷舊木桶豆腐花香滑細嫩,而古早芝麻菲林卷,超薄黑芝麻層層捲疊,質感清爽,芝麻馬蹄清甜香氣突出。另外經典砵仔糕口感黏彈清澈而不失軟綿,值得一試。
漁港前天婦羅
  鴨脷洲大街小店多不勝數,其中不乏煎釀三寶等街頭小食,Fifi卻被「愛.小食」的煎釀天婦羅($15/四件)吸引,全因釀三寶不但棄煎而取天婦羅式炸煮,並以椒鹽取代醬油及甜辣醬調味。天婦羅於十六世紀由葡萄牙人將家鄉炸青豆引進日本,並於江戶時代漁穫豐富的東京灣普及起來,碰巧在昔日漁港鴨脷洲老街遇上,可謂風味意思俱全。
a. 「浪遊漁港1773」舢舨導賞團 / www.klook.com
b. 水上人糖水 / 鴨脷洲大街84號
c. 愛.小食 / 鴨脷洲大街79號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