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讓孩子多觀察

Headlife
更新時間:10:39 2021-12-21
發佈時間:10:39 2021-12-21

  在疫情之下,促使生活上許多事情都進一步推向數碼化,除了課堂學習,就連小朋友參與工作坊都不例外,以非政府組織(簡稱:NGO)PaMa Kids為例,於保持社交距離的這段日子,便在同屬NGO的ACS(Asian Charity Services)協助底下,為親子工作坊搬到線上進行作出很好示範。
  對於上述組織、家長以及學童來說,網上工作坊幾乎已成新常態。在疫情初期,學童停課,家長們在家工作,大家自此慢慢適應通過網上平台做各樣事情,不過與此同時,因留守家中抗疫時間多了,無可避免會增加一些生活上的磨擦,成為壓力及情緒健康變差的根源。
  長時間因疫情限制日常生活之下,如何可以令家長及小朋友情緒不受負面影響,是個重要課題。而作為家長的,應避免習慣以大人角度給小朋友定立種種要求,甚或可以引導小朋友嘗試自行觀察、了解父母,養成另一種親子互動。
  小朋友要了解父母的想法及情緒,關鍵在於理解能力,俗語有話「得嗰幾歲人仔」,小孩確實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幫助感知他人心思。如希望孩子學會主動了解父母,可提示他們從小動作、表情、聲線變化觀察,並且盡量做出明確的表達。例如對於成年人來說,「嬲」十分簡單,毋須太多解釋,但對於小孩來說,是需要更明顯的特徵去理解「嬲」,可能是留意對方的眉是否緊皺、是否緊握拳頭,或者聲線會否愈來愈大等等。
  將情緒的概念形象化,從而令小朋友更易明白,甚至理解情緒變化原因,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的事。家長們宜將這些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活用一下說故事的時間「植入式」滲透,久而久之多少能看到成效。
文:羅霆鋒 部份圖片:星島圖片庫
鳴謝:Asian Charity Services、PaMa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