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沒有完美的管教方法

Headlife
更新時間:00:00 2021-12-28
發佈時間:00:00 2021-12-28

  有指在疫情之下,家長跟孩子共處的時間增多了,反而有可能令雙方的關係變差。其實經歷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的生活,某程度上為家長帶來反思的機會,當父母在家中的角色變得比以前更明顯,更加親力親為照顧小孩時,亦進一步關注到精神健康,大家開始細想生活的意義,到底怎麼才是重要。
  家長跟小朋友溝通,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往往以大人角度來看待事件,或是將自己定在高位。其實父母應緊記一項法則,就是小孩每個行為背後,都是在表達某種需要。
  PaMa Kids高級服務發展主任兼註冊社工周希旋表示,在0至5歲前,小朋友表現自我中心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要認定他們是自私、或是過於着重輸贏,只是心智發展還未成熟而已。作為家長的,可通過一些處境或日常生活小事,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去想一想,而不是直接的指責,切忌隨便將這些行為標籤化。
  家長與小朋友之間的溝通,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不應將處理小孩情緒問題的工作「外判」。孩子需要被聆聽,可先了解他們的需要,才按其行為及想法表達意見。
  在周希旋接觸的家庭當中,其實並沒有真正特別棘手的個案,反而最常見的,是家長眼中常顧着小朋友的行為怎麼樣,卻沒注意到自己,往往只會看到孩子哪裏做得不好,而忽略了自己或許有甚麼地方做錯了,既未能認清自己,亦搞不清楚孩子的需要。
  當家長在工作上追求滿足感及認同感的時候,孩子們其實亦正在追求類似的東西去建立自己。世上沒有完美的管教方法,不要羨慕人家做得好而矮化自己,只要能讓孩子可得到自我認同、感受到自身成長,而雙方維持良好溝通,就是自有的一套管教方法。
文:羅霆鋒 部份圖片:星島圖片庫
鳴謝:Asian Charity Services、PaMa Kids ■孩子需要被聆聽,可先了解他們需要,才按其行為及想法表達意見。

■孩子需要被聆聽,可先了解他們需要,才按其行為及想法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