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時間表|抗疫期親子互動

Headlife
更新時間:10:38 2022-03-15
發佈時間:00:00 2022-03-15

第五波疫情持續,每日確診數字仍然高企,市民無不提高警覺,作為家長更是擔心。大眾對於Omicron都已有一定的認識,有時都會戲言一句:「中咗都冇乜大不了,休息幾日就會好」。不過,對於家長來說,當然不希望染疫,擔心會因此而令孩子受感染。

對於如何避免孩子受感染,相信家長們都已有一定心得,在此不多談。其實不只是衞生上的防護,孩子在疫情下的行為應對都不容忽視,畢竟孩子目前基本上九成時間都需要留在家中,可能因此而感到鬱悶。

疫情爆發,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會因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學齡前的小孩,可能會出現害怕孤獨、發惡夢、尿牀、食欲改變、發脾氣等行為,需要在家工作的家長們,可能感到孩子愈來愈「黐身」,甚至影響到自己工作。其實這段時間家長們除了要更加耐心及包容之外,亦可以透過遊戲、行動、講故事等方式鼓勵孩子,或在睡前多做一些鎮靜及安撫的舉動,即使大多數時間在家,都應維持定期的家庭活動。

對於6至12歲學齡的孩子,因已有基本語言能力,以及多少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抗疫期間出現的行為反射會跟學齡前的小孩有所不同。例如煩躁、抱怨,甚至可能有攻擊性的行為。他們一樣有機會變得「黐身」,會發惡夢,影響睡眠及食欲,或出現生理症狀如頭痛及胃痛,對社交失去興趣等等。家長們可安排一些遊戲時間,或讓他們透過電話及網絡跟朋友仔保持聯繫,需要定期做運動及伸展、一同做家務等等。

家長緊記需要制定溫和而有規律的時間表,好讓孩子們不用上學期間仍維持定時作息習慣,同時可一起分享討論疫情資訊,鼓勵提問,藉此多了解孩子們的想法。
文:羅霆鋒
圖:星島圖片庫
■即使大多數時間在家,都應維持定期的家庭活動,亦可以透過遊戲、行動、講故事等方式鼓勵孩子。

■即使大多數時間在家,都應維持定期的家庭活動,亦可以透過遊戲、行動、講故事等方式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