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4º
  • 55%
  •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健樂族】心有所術——心力衰竭之心臟移植

  此手術始於1967年,主要技術及臨牀經驗在史丹福大學發揚光大。初期的病人接受移植後,身體排斥新心臟導致一系列併發症,其術後生存率非常低。1980年代初,一種新抗排斥藥Cyclosporine面世,提高了術後生存率,但須長期服用Cyclosporine,這藥本身也有不少副作用,包括高血壓、腳腫、感染、頭痛等。幸運地經多年研究,最新一代抗排斥藥物組合不但具臨牀效益,亦較少副作用,多數包括Tacrolimus、Mycophenolate及類固醇。

移植手術適應症

  當心衰患者心臟功能嚴重衰減至不可逆轉程度,所有療法均告失敗(包括眾多藥物組合,再同步治療,及/或人造心臟等等),而病人若不進行心臟移植便會有嚴重生命危險,此情況下病人可考慮是否可接受移植手術,其實也不一定是垂危病人才可考慮接受心臟移植,例如心衰級別只有三級,但心臟功能嚴重減退及擴大,又完全沒臨牀改善機會者也可作考慮,詳細情形應諮詢主診醫生。患嚴重肺/腎/糖尿病者、高齡或末期癌症等病人均不適合接受移植,最理想是五十五歲以下及沒其他慢性疾病人士。

術後生存率

歷年來術後生存率持續增加,主要是因護理的改善,感染率降低及更有效的抗排斥藥物。國際數據顯示術後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為十一年,術後一年生存率超過85%。多數患者術後生活素質和體能狀況良好。葛量洪醫院的數據顯示,香港臨牀成績媲美國際標準。如病人不幸在術後死亡,主要是因對新心臟產生急性排斥、感染、新心臟形成冠心病、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等原因。

甚麼人可捐贈心臟?

  在美國適合捐贈心臟的人士,通常是年齡小於四十歲、死於交通意外、槍傷或嚴重腦部創傷人士。美國數據估計在任何時候最少有三千人正等候換心。在香港移植等候名單從2009年的五人增至2019年的五十四人,這與自願捐心者不足有關,絕大部分等候名單上的患者都是在未等到新心臟前便去世。

心臟科醫生強心訣竅

心臟科專科醫生羅鷹瑞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