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3º
  • 53%
  •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小心癌前病變 早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臨 缺乏特異性症狀,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如上腹部飽脹、疼痛、噯氣、惡心、食欲減退等。其發病率隨年齡增加,多反覆發作及遷延不瘉。

  此症的形成,目前認為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黏膜損傷、十二指腸液倒流,或與長期服食對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膽汁倒流、胃酸缺乏、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本病屬於中醫「胃脘痛」、「胃痞」等範疇,治療多以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為主,目的在於改善症狀,防治癌前病變。

診查要點
  1.慢性胃炎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如上腹部飽脹、疼痛、 噯氣、惡心、食欲減退等。慢性胃炎的上腹痛症狀可 於飢餓時或情緒波動後出現,亦常無規律性。上腹飽 脹一般在進食後加重,有時有上腹部輕壓痛。

  2.診斷主要依靠胃鏡和胃黏膜組織檢查,此症是常見 多發病之一,在胃疾患中發病率最高,內地一般分 為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二十歲至四十歲患者 以淺表性胃炎多見,萎縮性胃炎則以四十歲以上者 多見。淺表性胃炎較易治瘉,但也可轉變為萎縮性 胃炎,少數萎縮性胃炎可發生惡變。

病因眾多
  導致本病的病因雖多,但不外乎內、外兩大因素。外因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或不潔。內因多見於七情內傷、脾胃虛弱,外感寒邪,邪犯於胃,或過食生冷,寒積於中,致氣機凝阻;或嗜食辛辣,長期飲酒,濕熱內蘊,致氣機不暢;或暴飲暴食、進食不潔食物致損傷脾胃等,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受阻而致胃炎發生。平素多憂思惱怒、情志不暢,則肝氣鬱滯,失於疏泄,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滯;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過度,或久病傷及脾胃,引致中焦虛寒或胃陰受損,胃失濡養,均可導致慢性胃炎。

按證屬性治療
  首先辨別病證的寒熱虛實及氣血的屬性,如胃脘冷痛,喜溫畏寒,為寒證;胃脘灼痛,喜食生冷,為熱證;胃痛久發,痛處喜按,神疲乏力,為虛證;病程較短,痛勢急逼而拒按,為實證;胃脘脹痛,攻竄脅肋,為氣滯;胃痛如刺如割,固定不移,入夜痛甚,為血瘀。

‧肝胃不和
症狀︰ 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後尤甚,痛無定處,連及脅肋,噯氣,善太息,每遇煩惱鬱怒而加重,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 疏肝和胃。
方藥︰ 柴胡疏肝散加減。
針灸處方︰選內關、中脘、陽陵泉、足三里、太衝,酌情選配期門、解溪、胃俞。其中中脘、足三里二穴合用能有通降胃氣之功;內關為心包經穴,與陰維脈相通,手厥陰經脈下膈絡三焦,陰維主一身之裏,故有宣通上中二焦氣機的作用;陽陵泉、太衝可疏泄肝膽經氣;配胃俞以和胃,解溪以止嘔,期門以疏肝。

‧濕熱中阻
症狀︰ 胃脘隱痛或灼痛,脹滿不適,口苦口黏,不思飲食,或惡心欲吐,頭困身重,大便黏而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 清熱化濕。
方藥︰ 芩連平胃散加減。
針灸處方︰選中脘、內關、足三里。酌情選配陰陵泉、天樞、合谷。內關、足三里方義同上,取中脘以清胃熱,配陰陵泉以利濕,天樞以調理脾胃,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瀉之以清利胃腸之邪熱。

‧脾胃虛弱
症狀︰ 胃脘隱痛,綿綿不已,胃口差,食後胃脹滿,倦怠乏力,大便易溏。舌體胖質淡或有齒痕,舌苔薄白,脈細。
治法︰ 益氣健脾。
方藥︰ 六君子湯加減
針灸處方︰選中脘、內關、足三里、脾俞,酌情選配胃俞、公孫。取脾俞、胃俞,助足三里以調補脾胃;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絡穴,別走陽明,又與沖脈相通,故取之以調中焦而平沖逆之氣。

‧胃陰不足
症狀: 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乾不欲飲,大便乾燥,手足心熱。舌紅少津或有裂紋、苔花剝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 養陰益胃。
方藥︰益胃湯加減。
針灸處方︰選足三里、中脘、內庭、太溪,酌情選配合谷、支溝。太溪為腎經原穴,補以滋腎陰,內庭配合穀清胃熱保陰津,支溝理氣通便。

預防與護理
1. 節制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可少食多餐。
2. 勞逸結合,適量運動,增強體質,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3. 調暢情志,保持情緒樂觀,少抑鬱惱怒,對焦慮、恐懼不安者,給予必要的心理治療和護理。
  針灸和中藥結合治療慢性胃炎有相當明顯療效,臨 症狀改善及治瘉率甚高。尤其近年臨 實驗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針灸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如針刺中脘、合谷、曲池、胃俞、足三里等穴,可使痙攣的胃弛緩,改善症狀。

  文:張勇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