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3º
  • 64%
  •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健樂族】心有所術——年輕人都可心臟病發?

  多個大型研究指出,確診冠心病的平均年齡為六十五歲,但筆者臨牀所見,冠心病再非「老人病」,近年已新增很多壯年人個案,不少個案也只是三十多歲,最年輕患者僅二十八歲,很明顯有年輕化趨勢。冠心病並非單一因素引起,都市化生活衍生出種種高危因素,包括肥胖、運動不足、尿酸上升令血管發炎、吸煙習慣、壓力巨大及睡眠不足,也可為身體帶來壓力,影響荷爾蒙,令愈來愈多年輕人罹病。

  壯年患者因工作及家庭兩繁忙,容易忽略個人健康,一旦察覺不妥再求診,病況已相當嚴重。另一方面,壯年時血管已有病變,可令血管老化過程加快,隨時於三十至四十歲時發病,五十歲出現末期症狀,甚至於壯年時猝死。因此,千萬別以為病情輕微便可拖延,否則可能導致無法逆轉局面。2012年本地有逾五千宗猝死個案,年輕死者多數是因心臟病致死,他們可能從沒任何預警如心絞痛,卻於運動時因心臟無法承受壓力而病發。

  冠心病源於血管出現粥樣硬化,令動脈收窄,如於較年輕時發現並治療,當然比八十歲老人的血管硬化輕微,手術複雜程度也較低。筆者建議市民三十歲後,特別是男性,即使沒症狀,亦應留意有否高危因素,或家族中可有年輕的冠心病病史;如答案為「是」,應實行「321身體檢查」,亦即三十歲後每三年、四十歲後每兩年,以及五十歲後每一年作心臟檢查,醫生會因應身體情況作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等檢查,以提早探測有否早期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如檢查時發現異樣,須由醫生評估應否接受治療,以藥物控制三高數字,例如以他汀類藥物將膽固醇降至最低,減慢血管硬化速度,避免心臟病與中風危機,必要時更須接受手術,以防病情惡化。

  當然,市民亦要注意飲食及保持運動,如有過重便要減肥,不止能改善三高,亦可令一籃子的高危因素降低。筆者必須提醒的是,若本身無運動習慣,突然決定以運動來強身健體,事前應先接受身體檢查,了解心血管健康狀況,方為安全。

香港浸信會醫院招顯洸心臟中心主任余卓文醫生

心臟科醫生強心訣竅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