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8º
  • 78%
  •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成長重要一環 兒童口肌發展

  進食和說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靠口部肌肉控制和協調,但是部分兒童因先天發展障礙或後天發展較遲緩,導致他們進食和咬字發音出現困難,令家長非常擔心。今期言語治療師講解兒童口肌發展的過程,以及口肌訓練如何能改善兒童的進食和說話能力。



學習控制及協調
  兒童口肌發展,與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密切關係,養和醫院高級言語治療師徐敏儀說:「初生嬰兒由吸啜奶嘴、喜歡『玩口水』、舌頭活動,到逐漸長大開始牙牙學語,其實都是從口腔探索的行為中,學習控制口部肌肉及其協調能力,到最終能夠自然並流暢地說話和進食。」



  然而,部分兒童可能受到先天因素影響,令口肌發展受阻礙,例如腦部發展障礙、身體結構性問題,包括舌繫帶過短(俗稱黐 筋),或後天發展較一般兒童遲緩,都會導致影響他們進食能力、咬字發音困難或經常出現無故流唾液等問題。



逐步探索口腔
  口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發展過程,兒童由初生時啜奶,到能夠進食一般食物,以及清楚地說話,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運用。



  徐敏儀說:「兒童初時能夠運用口腔各組肌肉,如嘴唇閉合、舌頭前後運動、口肌活動時保持下顎穩定,以至到後來懂得進行複雜的動作,包括咀嚼然後吞嚥等,兒童口肌發展需要經過多番探索,累積經驗,最終才能夠自然活動。」



受生活習慣影響
  兒童的發展和口肌能力有不同階段,徐敏儀建議家長們可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提升說話清晰度,但不應過分強求完美發音,否則會影響兒童正常的語言發展。



  她說:「我們建議兒童在約一歲時應逐漸戒掉吸啜奶嘴的習慣,因為吸啜奶嘴時會令舌頭習慣放到較前位置,加上長時間有異物在嘴巴內,都會減少兒童口腔探索,影響口肌發展。除此以外,隨 兒童成長至適當年齡後,家長應避免將食物過度剪碎,否則會令兒童口腔缺乏運用,家長使用匙羹餵食時,也可以提示兒童主動合上雙唇進食。進食後亦可鼓勵兒童自行利用舌頭清理口腔附近或牙齒旁的食物,都是訓練兒童口部肌肉的機會。」



  徐敏儀亦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兒童經常出現右列徵狀,應盡快徵詢醫生或言語治療師的意見,以及早評估兒童有否口肌發展障礙問題。



常見徵狀
‧經常習慣張開口。
‧啜奶困難。
‧兩歲半後仍有無故流唾液情況。
‧飲水時口腔或鼻腔會溢出水。
‧說話或吞嚥時舌頭經常伸出。
‧咀嚼過度或習慣長時間將食物含在口中。
‧進食後口腔內留有很多食物殘渣。
‧經常抗拒較硬食物。
‧進食時常出現反胃或嘔吐徵狀。
‧非常抗拒被觸摸面部或口腔。
‧未能模仿部分口肌動作(如把舌尖伸長及提高、舔口唇或嘴角)。
‧比同齡兒童較多出現咬字發音不清的情況。



改善口部感覺訓練
  如發現兒童有口肌發展障礙,進行口肌訓練是針對口部肌肉的治療方法,徐敏儀說:「作為言語治療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加強兒童口部感覺的處理,加強下顎、嘴唇和舌頭的控制,穩定其分離運動能力,從而提升他們口肌的活動性、敏捷性、準確性和耐力,改善流唾液、咀嚼能力和發音咬字困難。」    



  口肌訓練是多感官刺激的訓練方法,對口部運動和定位障礙的患者有效。言語治療師通過遊戲,讓兒童使用口肌治療的玩具,如吹肥皂泡、咬牙棒,作為進行面部、口部、唇、下顎及咀嚼肌肉的訓練。但家長需要注意口肌訓練並非單一治療方案,同時還需要配合其他言語治療,才能有效改善兒童進食和咬字發音問題。



家居簡易練習
  徐敏儀指出,兒童在家中運用一些小道具,已可做簡單的口肌訓練,例如讓兒童練習「吹氣」動作,一開始嘗試吹走羽毛、紙碎等較輕的物件,之後按能力提升難度,例如吹哨子、笛子等,之後更可嘗試吹出不同長短音等,以訓練兒童控制呼吸,協調上下顎、面頰肌肉、嘴唇的運用。



  此外,通過使用不同長短、粗幼及彎曲度的吸管,「吸啜」奶昔等較為濃稠的半固態飲料,或通過吸管吸起紙碎並且維持數秒,都能促進嘴唇、舌頭後縮、提升下顎穩定性、控制和協調能力。



  文:文樂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