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學助減躁鬱

更新時間:08:40 2021-04-12
發佈時間:08:40 2021-04-12

  青山醫院曾經有一名病人K,患有中度自閉症。他模仿電視演員,用拳頭打碎玻璃,感覺很有趣。自此,他遇見了玻璃、鏡子、木板等,都喜歡用拳頭將之打碎,弄得滿手鮮血,已經出入急症室多次。他的父母十分無助,最終將其送入青山醫院處理。

  K留院期間仍然敲打玻璃物品,一眾醫生及專家都苦無對策!筆者接受挑戰,要求院方資助二百元,承諾一個月內訓練K不再打碎玻璃。

  筆者開始行動,買了四個水桶、四支玻璃清潔液及四個玻璃刮水器。第一步,筆者與三名病房病友一同用以上器具,清潔護士站防爆玻璃外幕,吸引了病房內所有人觀看,亦邀請其他護士及醫生一同參與,營造歡樂氣氛,目的是吸引K的好奇。

防止以破壞為樂
  第二步,繼續讓其他病友清潔玻璃,暫時拒絕K參與,提高K的好奇心,抑制打碎玻璃的快感。第三步要求K放棄打碎玻璃的行為,逐少增加K參與清潔玻璃的活動,增強清潔玻璃的快感。最後一步,讓清潔玻璃成為快樂的活動,有助取替打碎玻璃的行為。由於清潔玻璃與打碎玻璃互相牴觸,玻璃打碎了便不能清潔,從此以後,K已沒有打玻璃、鏡子及木板。出院前,筆者指導他的父母讓其清潔玻璃,作為「加強劑」(Reinforcer),並鼓勵K保持個人 生,才可清潔玻璃。最後,K成功戒掉敲打玻璃的行為。

  行為學第四定律——加強互相抵銷的行為,不恰當行為自然減少。自閉症患者可能會破壞物品,以此為樂,但可以教導他們維修損 的物品或廢物利用,增強珍惜物品的誘因,以減低破壞行為。因此,我們育智中心(自閉症支援服務中心)經常舉辦親子工作坊,一同創作手工作品,自閉症患者十分珍惜親手製作的肥皂、筆筒、恤衫、盆栽及食物等。從小教導自閉症小朋友節儉、廢物利用、珍惜物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遵守規則,長大後自然會循規蹈矩、奉公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