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滯】中醫治本更有效 強化腸胃消積滯 便便去得好 不再肚谷谷 自然有胃口

更新時間:12:15 2021-05-17
發佈時間:12:15 2021-05-17

       小朋友食滯很常見,加上近日天氣炎熱,更易冇胃口,中醫學可強化幼兒腸胃,增強消化力、大便去得好,唔再肚谷,胃口就自然好!


 


可虛中夾實證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勇指,積滯是指幼兒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滑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病,類似於現代常說的食積。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等為特徵。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傷所致。本病有實證和虛中夾實證之分,純屬虛證者則少見。治療時,實證以消導為主,實證宜消補兼施。《幼幼集成.食積證治》
有指,「夫食者有形之物,傷之宜損其穀。其次莫若消之。消之不去則攻之。此治初傷乳食之法也……而醫者治積,不問平日所傷之物是寒是熱,並不察兒之形氣或虛或實,可攻不可攻,竟用偏寒偏熱峻下之藥,而犯虛虛之戒,其害豈勝言哉。」,以上言明了當中有乳食不化和牌虛夾積的分別。


 


乳食宿久停滯不消


‧乳食不化:中醫學認為脾常不足腸胃嫩弱,如哺乳或飲食不節,餵養不當,或較大的兒童過食厚味生冷之品,均可損傷脾胃,以致脾胃受納運化的功能失職、升降失調,以致乳食宿久停滯不消而成積滯。


症狀:面黃肌瘦煩躁多啼夜臥不安食欲不振或嘔吐乳食、腹部脹實,或時有疼痛小便短黃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發低熱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乳食內積氣機鬱結,故腹部脹實,或時有疼痛,胃腸不適則夜臥不安,煩躁多啼、胃氣上逆,則嘔吐酸餿乳食。中州積滯,故食欲不振。腐穢壅結化熱化濕,則大便酸臭或便下溏薄,小便黃短或如米泔,或兼發低熱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指紋紫滯這些是乳食積滯的實證。


治法:消乳消食,導滯和中。


方藥: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


食療方:材料包括炒麥芽15、炒谷芽15、陳皮6、砂仁6、山楂10、瘦肉及清水各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醒脾消積,開胃導滯。


註:本湯品以消為主,兼以健脾,故宜於積滯實證。


 


 


形成脾虛夾積情況


‧脾虛夾積: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氣和調則乳食消化,如兒童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則難於腐熟水穀,如乳食不當,則易致停滯不消形成牌虛夾積之候。


症狀:面色萎黃困倦無力夜睡不安不思乳食,食則飽脹腹滿喜按,嘔吐酸腐乳食,大便溏薄酸臭,還有唇舌色淡舌苔白膩脈沉細而滑及指紋青淡。


證候分所:脾胃虛弱,中氣不運,不能化生精微,氣血俱弱,故面黃困倦唇舌色淡脾陽不振,運化失職,乳食積滯,氣機失暢,故不思乳食,食則飽,腹滿喜按,嘔吐酸腐乳食,大便溏薄酸臭,脈象沉細而滑,指紋青淡。這是脾胃虛弱,乳食積滯所致的虛實夾雜證。


治法:健脾助運,消補兼施。


方藥:健脾丸


食療方:材料包括黨參15、白朮10、茯苓10、山楂6、神曲6、麥芽15、陳皮6、瘦肉及清水各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助運,扶脾理氣。


註:本湯品以消健脾為主,兼以助運,故宜於積滯虛實夾雜證。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師意見。


 


 


整體調護方針


1. 乳食宜定時定量,不宜過過飽。


2. 食物宜新鮮清潔。


3. 不宜過食生冷肥膩之品。


4. 隨嬰兒年齡的增長,逐漸供給適應的輔助食物,但不宜雜食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