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防疫莫焦慮

更新時間:11:43 2021-05-31
發佈時間:11:43 2021-05-31

  過去數月,很多病人都詢問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引發很多COVID-19的討論。筆者亦有責任詳細了解病毒的最新發展與病人分享。希望與讀者深入淺出講解新冠病毒及防疫新知,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不安。

  COVID-19屬於RNA病毒,病毒直徑約二百納米,是人體細胞的百分一。病毒表面由磷脂包膜包裹 三萬個RNA核酸。病毒包膜外有大量向外凸出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刺突蛋白」是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重要元素。人體細胞表面分布 「ACE2 」,「刺突蛋白」與「ACE2 」結合,進入人體細胞,釋放病毒RNA。人體細胞幫助病毒,以病毒RNA複製病毒所需的材料。因此病毒在人體細胞內不斷繁殖。感染病毒後潛伏期只需要五天,十天左右便會大量釋出病毒,再傳染其他人。

  人體細胞表面「ACE2 」分布比例,隨年紀增加。兒童呼吸道「ACE2 」分布較低,感染風險較少。相反,長者的分布較多,感染風險大,而且本身抵抗力弱,故死亡率較高。而康復後的病人,受傷害的肺部細胞被修復了,肺部細胞外壁會加厚,於不同程度上可影響肺部交換氧氣功能,故嚴重患者的肺功能會受影響,連帶運動機能亦受損。

注意身心互為影響
  受感染病人的唾液、分泌及排泄物都帶有病毒,容易傳染他人。病人咳嗽時,病毒便通過飛沫傳播,室內空間空氣不流通亦構成風險。病毒主要侵襲人體的黏膜組織,包括眼、鼻、口,所以必須佩戴覆蓋口鼻的口罩,有需要時應同時戴上眼罩,以防受感染。病毒表面的磷脂包膜,只需要以鹼液或酒精清潔便可殺滅。有研究顯示,病毒可停留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達數小時,所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亦可減少病毒傳播。

  對於反覆的新冠疫情,大家少不免會感到憂慮,存有一定的危機意識,正面上能提升防疫效率,然而不應過分擔憂,因為長時間的焦慮情緒,不利身心健康。而要取得箇中平衡,很大程度便取決於對疫病的認知,是否正確及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