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智能機械臂有助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患者 復元期痛感減半

更新時間:12:15 2021-09-09
發佈時間:12:15 2021-09-09

近年技術愈趨成熟的手提智能機械臂置換手術,有進一步的突破,為加強術後復元、縮短住院期、減少痛感、復修率下降及延長人工關節壽命等多方面,提供更佳成效。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般分全膝關節置換及半膝關節置換兩種,前者將整個膝關節換成人工關節,後者只置換已損壞部分,並保留正常功能的十字韌帶及半月板等組織,多半以更換磨蝕較多的內側關節為主。骨科醫生李崇義指,接受半膝置換術患者中九成能達到於治療後「忘記」本身有換骹,反觀只有一半全膝置換患者能「忘記」本身有做手術。雖然半膝置換術在關節靈活度稍勝,但手術難度較高,很依賴醫生的經驗和判斷。


 


加快復元出院


 


現時有一種最新技術名為「手提智能機械臂置換手術」,能大大提升醫生動手術時的視野,從而提高半膝關節置換成功率。李醫生指,手提智能機械臂置換術能更完好地保留患者的軟組織,因機械臂只進行骨骼部分的切割,故軟組織損傷度較低,能令手術後的痛感亦較少,以及可縮短患者康復期。


 


「傳統置換術後住院約56日,5年內復修率為10%,而手提智能機械臂置換術因精準度高,可提早達23日出院,5年內復修率可降至2%3%。患者於術後八星期後的痛感反應,如採用手提智能機械臂的患者,食用止痛藥量較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減半。」


 


李醫生續指,此類手術適合初次換膝關節患者,而且由於不用給患者做CT Scan,無形中亦減少輻射量,另因為軟組織受傷比較少,可以減少併發症和感染風險,但要留意由於手術前先要打「導航釘」,故在小腿和大腿上會多了兩個小傷口。


 




了解手術過程


1.首先在大小腿上打上「導航釘」,藉此讓電腦掌握關節位置。


2.進行「骨註冊程序」,旨在給電腦知道患者現時骨骼狀況,當電腦接收資料後便會製作虛擬的3D模型,有助醫生於施術時能更了解患者關節情況。


3.進行動態檢查,以了解患者膝蓋靈活度、軟組織的張力等,具體及精確地計算出適合患者的人工關節形狀、尺寸及位置。


4.利用「治療槍」將骨磨走,電腦會設定有需要磨走的位置,因設有安全限制,不會准許磨及指定範圍以外部位,以保護軟組織。


.磨骨程序完成後即可換上新的膝關節。


 


文:嚴瓊音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