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專家網上分享會  探討應對疫下兒童焦慮

Headlife
更新時間:17:45 2022-01-11
發佈時間:17:45 2022-01-11

小朋友與成年人一樣會經歷各種擔憂和壓力,但是他們未必懂得用語言表達,而是把情緒表現在行為上,例如發脾氣,可能影響他們的正常玩耍、社交和學習。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兒童在生活和社交「新常態」下面對更多挑戰,更容易出現不同情緒和行為表現。 

家長、老師等照顧者能否察覺這些行為及了解背後的訊息,分辨孩子是否出現焦慮徵狀和背後原因,對處理這可大可小的問題非常重要。有見及此,無國界醫生將由明天 1月12日起,一連三日舉辦網上分享會,探討三種常見的兒童焦慮問題,到時不單會有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闡述處理時的困難,更會分享照顧兒童的人士可參考的應對方法。

三場於下午三時至四時舉行的分享會,主題為1月12日的「適應焦慮」、1月13日的「社交焦慮」及1月14日的「適應焦慮」,當中分別會討論兒童面對新環境、家庭狀況或身份時可能出現的反應,以及疫情下的情緒轉變;亦會提及兒童在群體生活的表現,並分析慢熱和害羞等性格與社交焦慮的不同之處;最後一場則探討家長對子女的健康和衛生要求,特別是疫情下加強個人衛生措施是否已是健康焦慮症狀。

由於以上焦慮狀況在人生各階段均有機會出現,照顧者的適當輔導,將有助孩子從小建立韌性去面對這些情緒,想知更多關於兒童焦慮分享會的資料或有興趣報名的朋友,不妨登入網站瀏覽詳情。

網頁:howareyou.msf.hk/webin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