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冬日足浴養生 留意浸泡大忌 防引致疾病復發

更新時間:03:00 2022-01-15
發佈時間:03:00 2022-01-15

  冬日進行足浴有利血液循環,具保暖防寒邪及維持免疫力功效,然而看似普遍的養生方法,其實非人人合用,尤其對某些病患者如有心臟病,是引致病發的大忌,而女性若想以足浴改善氣血及月事痛症,更須分外留意用水量等細節,否則只會徒勞無功。
  筆者一到秋冬,即使溫度不是太低,但雙腳穿了襪子仍然相當冰冷,有時氣溫低更冷得難以入睡,坊間常指每天堅持足浴,對改善這毛病非常見效。陸葉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陸濼芙笑言:「足部是人體一個特別的部位,許多穴位的經絡都位於足部,分別是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經絡與五臟六腑緊密相連,假如經絡暢通,則有助保持臟腑的健康。」
  足部三大主要穴位是湧泉、太衝、三陰交,她以三陰交穴為例,「位於足部內則的三陰交穴是肝經、腎經、脾經,三經的交匯點。我們常說人以『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更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一說,疏通三陰交穴對女性尤為重要,可促進脾臟氣血,氣血充足自然能保養女性的子宮與卵巢,更有助改善每月的生理痛,因此泡腳的水位最好稍為高過三陰交穴。」
  「尋經認穴」對一般人而言有難度,足浴療法就最簡單直接,陸醫師表示,「溫熱水浸腳可驅散陰寒凝滯,同時能刺激足部各穴位,促進氣血運行、暢通經絡、改善新陳代謝,加強自我保健。在水中加入適當的藥材如生薑、桂枝,讓藥性通過皮膚滲透入人體,由血液循環散發至全身臟腑,可達到防病、治病目的。另外建議在溫水加入浴鹽,有助入腎經,能激發腎氣,達到改善睡眠、消除疲勞的功效。」
  陸醫師指出,「一般人最好的足浴時間是睡前一至兩小時,有效舒緩壓力,改善睡眠;足浴的時間一般十至二十分鐘,只要感受到身體熱到微微發汗,就可達到效用,建議足浴最長不要超過半小時。」
  她續稱,「水溫不宜過熱,大約攝氏四十度最適合,因用熱水泡腳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對於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來說,會增加他們發病的機會,而嚴重糖尿病人、有腳氣、腳部外傷患者都不宜泡腳。不建議使用銅、鐵製的金屬器皿,因為金屬易與藥材內的鞣酸產生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