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耳陷阱|網紅力推耳燭 亂採耳降耳道防菌免疫力

更新時間:03:00 2022-01-22
發佈時間:03:00 2022-01-22

  最近不少廣告尤其網紅都宣傳採耳、耳燭等清理耳垢的產品及服務,直言效果驚人,吸引不少人嘗試。不過使用前,最好先了解個人情況是否合用,因專家指,亂掏耳垢可降低耳道內免受細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力,而這種抗感染功能,則有賴耳內要有足夠的耳垢來維持。
  筆者看過不少網紅推薦的耳燭服務,過程中每每清出大量耳垢,看起來惡心,但又好像甚為見效,令人躍躍欲試,作為精明消費者,光顧前最好還是先諮詢專業人士意見。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高級聽力學家鄺思豪(Raymond)指,耳垢本身是耳道內已死去的角質細胞,並不是無用的垃圾。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外耳道和中耳部位,防止昆蟲和細菌侵入,以及抑制真菌生長。
  耳朵需要一定的耳垢量保護,才能避免細菌侵害。「在正常的狀況下,耳垢會順着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只有耳垢出現過分積聚的情況,才需要主動去除耳垢。」
  鄺思豪續指,「有些人的耳道先天較狹窄,或耳垢製造得特別快,都會出現耳垢過度積聚的情況。耳垢過度積聚會引起各種不適的反應,例如耳朵痕癢、腫脹、痛、耳鳴,甚至耳道發炎。除此,當耳垢積聚至擋着耳道的程度,聽力也會因而受到影響。初期只是高音聽不清楚,後期可惡化至低音也受到影響,聽覺會有阻塞感、聲量變小,這個時候便需要清除耳道內過分積聚的耳垢。」
  一般人貪方便,常用棉花棒自行清除耳垢,Raymond強調,「自行清除耳垢本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首先,不是每個人都了解耳朵的構造,自行胡亂掏耳,容易弄傷外耳道皮膚,而最危險的情況是掏耳時,旁人若無意間碰撞,便會有戳穿耳膜的危險,耳鼻喉科醫生不時也會接到這類病人求助。」
  用棉花棒掏耳孔本身也不可靠,「雖則大多數的棉花棒都白淨,但並不代表真正無菌。而且,許多人以為棉花棒能掏出耳垢,實際上反而有可能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耳道發炎、聽力減弱等問題。若棉花棒的棉花球在耳內脫落,更會造成異物入耳。」
  近期流行的耳燭是利用包着蠟的特製空心蠟燭、紙管,將一端插入外耳道,另一端點火燃燒,再清理出耳垢,「消費者在光顧這類服務前,要知道當中的危險性。首先,坊間業者所使用工具是否衞生、服務是否受到監管、從業員有否受過認可的專業訓練,都是值得質疑的。其次,當突發狀況出現,譬如耳道被蠟燭灼傷或耳道出血,從業員又是否有足夠能力和專業知識作出適當的應對?」
  Raymond建議讀者,如果想清除耳垢,應找專業醫護人員處理才最合適,「耳道的皮膚組織較薄,容易因外力而受傷,在清除耳垢這個問題上,千萬不要『靠自己』。家庭醫生、專科醫生都有能力協助病人清除耳垢,他們會使用專業工具把耳垢夾出或引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