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健園|關節腔注射液新配方 治本修復關節組織

更新時間:03:00 2022-05-09
發佈時間:03:00 2022-05-09

骨性關節炎能誘發炎症及痛楚,嚴重時會影響活動能力。除晚期患者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外,大多數情況只能依靠藥物舒緩。早前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團隊研發出以鎂及維他命C注射液直接注射患處,藉這兩種物質促進軟骨再生的特性,能有效幫助患者修復關節組織,帶來「脫胎換骨」的可能。
軟骨磨損產生炎症
  別以為關節炎屬無關痛癢的小問題,近年長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情況不斷上升,由於關節炎會因關節軟骨退化而帶來灼熱疼痛,嚴重時更會限制身體活動能力,令許多年老患者苦不堪言。據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教授許建坤表示,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一般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方面。「原發性主要是跟基因及遺傳性相關,具體成因目前尚未明確;繼發性則主要源自疾病、感染、損傷,以及因關節變形引致力學不穩所導致。」不過許教授指出,不論是上述哪項原因,大多數均會引致關節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內環境不穩而帶來炎症反應,繼而產生不利因子令致軟骨不斷磨蝕,在透明軟骨不斷變薄的情況下,患者後期便會感到痛楚,活動上也會受限制。
減痛促進骨質再生
  治療骨關節炎上,一般分為早、中及後期進行診治,大家可能聽過人工關節置換,這通常屬於後期嚴重情況,患者因關節間空隙變得狹小,變形情況十分明顯,才無可奈何地進行置換手術,惟許教授指出,若然病況及早發現,步行時僅出現不適及痛感,或是患處出現溫度異常的灼痛,未到完全不能走路的階段,一般只會採用相對保守的方法,以注射藥物或物理治療去減慢惡化速度,不過許教授也認為這只屬權宜之計。
  「藥物治療以對症下藥為主,如出現痛楚,會局部注射止痛藥及消炎藥,常用藥物包括必理痛,或是布洛芬、服他寧等非類固醇的消炎藥,但這些只屬治標不治本方法。」幸而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團隊在研究中發現患者在早期關節炎時已有維他命及鎂元素缺乏情況,因而帶來治療的新契機。
  許教授說:「選擇鎂製作關節腔注射液的原因,全因鎂能參與大量生物反應,當在關節腔局部注射氯化鎂後,鎂離子可促進軟骨細胞分化,也可令關節液的游離幹細胞,重新黏附上軟骨關節表面,進一步執行分化及修復功能來達致再生,而當混合維他命C製成複合配方,更因維他命C可輔助合成製造骨膠原,比單獨注射鎂物質帶來協同效應,其成效相當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