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效應|港人增心臟造影檢查 半數結果異常 結合AI助早診冠心病

更新時間:11:00 2022-06-23
發佈時間:11:00 2022-06-23

由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以及香港放射科醫學院聯合主辦的「 第15屆亞洲心臟血管影像國際學術研討會」今早(6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心臟造影檢查趨勢」的臨牀觀察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心血管造影檢查個案不跌反升,主要原因為胸痛及疫苗效應。

大部分受訪醫生反映半數以上的造影檢查結果異常,以血管輕度至中度狹窄較為常見;逾八成心臟專科醫生指中度至重度冠心病患者當中, 超過一半為新確診的冠心病患者。與會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陳穎思認為,結果反映新冠疫情及疫苗接種或大大提高港人對心血管疾病及診斷的警覺性,令重視心臟問題的市民及早求診,有助識別早期心臟病,盡早控制病情。

CTCA只需數秒 電腦掃描冠狀動脈

陳醫生指市民若出現疑似胸痛、心悸等徵狀,應先向普通科門診/家庭醫生求助,醫生會根據臨牀病徵,評估家族病史及高危因素等,判斷是否需要轉介求診者往專科醫生處作進一步評估及檢查。如果病徵屬於典型和有高風險因素,可以考慮直接進行心導管檢查,乃至「通波仔」手術。

至於放射科專科張志偉醫生則表示,若病情被評估為中度風險或病徵屬於非典型, 可選擇進行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CTCA),只需要短短幾秒便能檢測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若發現血管狹窄情況「踩界」(即介乎中度至嚴重程度),可以考慮安排作進一步的檢查,例如心臟磁力共振掃描(CMR),以評估冠狀動脈血流量。

張醫生指出,人工智慧(A.I.)及大數據開始廣泛應用在心臟造影及相關疾病的研究上,除了能確保造影掃描能覆蓋全心臟,亦能協助校正運動偽影、自動評估及偵測心血管疾病等,節省分析時間。他引述英國生物庫大型研究,指出利用A.I.技術能迅速處理大量掃描結果。香港亦開始應用A.I.進行心臟造影研究,能夠快速準確分析掃描結果,亦能預測未來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或病情發展。未來研究成果如證實能用於臨牀診症, 將大大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有助醫生掌握患者病情,以及規劃後續治療方案。

免費線上線下 助管理心血管健康講座

為加強市民對心臟造檢查的認識,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及香港放射科醫學院,將聯合舉辦免費公眾講座,講解如何監察及管理心血管健康,歡迎大眾登記參加。

日期:626()

時間:4:00pm5:00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覧中心舊翼2

註:講座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登記方法:

現場參加登記: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_zLMm58jnDbpBocE3CfK_te5dCPqeSyQL4ifqsXiBtpIeLg/viewform

Facebook 直播登記:

https://fb.me/e/2vH3LFHe6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