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天氣酷熱,不少市民外出都會購買冷凍樽裝飲品消暑解渴,不過當中竟然隱藏食物中毒風險?日本新聞節目《news every.》早前報道,樽裝飲品對嘴飲後,嘴巴的細菌便會進入飲品內,令細菌大幅滋生;再加上習慣將飲品放在袋中保存,隔一段時間再飲用,此舉同樣會增加細菌繁殖的風險。
咖啡牛奶、麥茶細菌量激增
栃木縣宇都宮市衞生環境試驗所曾進行實測,將5款曾對嘴飲用的樽裝飲品,包括咖啡牛奶、麥茶、運動飲品、100%橙汁及綠茶,放入攝氏30度的機器中保存48小時;結果顯示,咖啡牛奶的細菌量增加最多,24小時後增約1萬倍,48小時後更增逾30萬倍,其次則是麥茶,48小時後增10倍以上。
專家解釋,咖啡牛奶因糖分和蛋白質豐富,能提供充分營養予細菌大幅生長,而麥茶是以大麥種子作為原料,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多,亦可提供營養讓細菌繁殖。
至於運動飲品、100%橙汁及綠茶,則被發現細菌量減少。專家指出,前兩者具酸性,有抑制細菌繁殖的效果;綠茶因含有兒茶素(catechin),亦有抑制細菌繁殖的效果。
樽裝飲品2個飲用貼士
福岡市保健環境研究所亦曾進行測試,將曾對嘴飲用的樽裝麥茶,分別放在攝氏4度的雪櫃及攝氏30度的環境保存,結果發現兩者的細菌量24小時後相差約260倍。故此,為了避免對嘴飲品的細菌量增加,可以留意以下兩點:
一)倒入杯中飲用,避免與嘴巴接觸
二)放入雪櫃保存,並盡快飲用
食物煮熟後宜快速冷卻
另外厚生勞動省表示,製作咖哩、燉煮等料理時,由於份量較大,若原封不動放在鍋中,可導致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繁殖。該致病菌的最佳繁殖溫度為攝氏40至50度,因此快速冷卻食物很重要,並建議食物煮好後應先移離火源,放入淺底的容器中盡快散熱,其後放入密閉容器中,再用保鮮紙包好,最後放入雪櫃保存。
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指出,萬一出現食物中毒,須立即求診,並應補充水分。患病的食物處理人員應暫停工作,直至復原。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