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檢查|55歲女驗眼底 圖像分析新技術 測出新冠腦霧後有腦退化現象

更新時間:03:00 2022-10-05
發佈時間:03:00 2022-10-05

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ARIA)是由香港中文大學研發,能助受檢者通過拍攝「眼底」狀況,分析及查找腦部疾病機率,現時坊間應用這技術漸見普及,於「新冠後疫時代」更是派上用場,可為長新冠患者防治及減低腦部病變的風險。
  受惠於醫療科技的發展,視光師現可通過各種先進的儀器,獲得眼睛不同的數據,用以準確診斷眼睛問題及眼病。除眼睛問題外,其實一個詳細的眼科視光檢查,亦可「透視」身體其他部分的健康情況。林文凱註冊視光師(第一部分)指,眼睛是全身唯一一個透明的器官,可以直接檢視眼底血管、視網膜,以及視神經等組織。眼底的血管、視網膜及視神經等,其實是某程度上腦部的延伸及投影,故通過觀察及分析視網膜血管特徵,便能提供大量各種資訊,以助診斷及查察不同問題。


非入侵性便捷準確
  「近年由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ARIA),便是通過拍攝眼底,俗稱『眼底相』,再經由電腦精密計算『眼底相』的不同資訊,如血管粗幼、彎曲狀況、相交角度等,並通過智能演算及生物統計學,得出一個風險分數及評估報告,用以分析患上腦中風或影響認知健康等疾病的相關風險,令病人在病發前及早作出干預。其無痛、非入侵性、快捷方便及準確的好處,包括可以在五至十分鐘內,計算腦內是否有嚴重的年齡性白質病變(ARWMH)風險,準確性超逾90%,還有無次數限制,以及毋須抽取血液樣本等等,廣受市民認同及歡迎。」林文凱續稱。據悉此檢測方法,還可用來幫助辨識自閉症兒童患者,其靈敏度高達九成。
有助應對長新冠腦霧
    據悉這種創新檢測方法,原來還可應對改善長新冠症狀,林文凱說:「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除了可以找出腦中風或認知健康等疾病的相關風險,在應對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上,也能提供協助。有研究指出,新冠後遺症有可能影響部分康復者的記憶力,令他們難以集中精神,間接令他們的工作或學習質素下降。五十五歲的陳小姐於今年2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在康復後的數個月內記憶力下降,不時出現腦霧情況,因而前來接受認知健康風險評估篩查。」
助患者早作干預治療
  根據評估顯示,陳小姐患認知障礙症風險高,出現腦內白質病變的機會亦較高。不過,林文凱指這並不代表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因為認知健康風險評估,旨在於症狀出現前即時預計腦內是否有嚴重的年齡性相關白質病變風險,繼而發展成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即陳小姐未必是已經患有腦退化症問題,但由於腦內有白質病變的症狀,在某程度上已「投映」在眼底中,故顯示出或有認知問題風險。
  有見及此,在林文凱建議下,陳小姐前往專科中心,約見了精神科醫生及腦外科醫生,進行一系列更深入的檢查,包括腦掃描、腦磁共振成像,以及更深入的認知障礙評估,最後確認患有輕度白質病變及輕度認知功能受損。陳小姐在醫生的指引下,開始管理自己的飲食及生活態度,並在職業治療師指引下,參與腦部訓練遊戲,着手開展一系列延緩認知退化為目標的治療方案。
認知障礙年輕化隱憂
  說到認知障礙,許多人都會以為是老年人才會患上的疾病,但事實卻不然,「近年有不少文獻顯示,即使病徵輕微的年輕或成年新冠患者康復後,經腦磁共振成像發現,他們的大腦結構明顯有改變,甚至有輕度萎縮,而此情況通常只會在認知障礙患者身上出現,這反映了認知障礙症於新冠患者群中漸趨年輕化。由於腦退化症現階段是沒有方法可以徹底根治,故藉借助視網膜圖像分析,希望及早趕在後遺症出現前,介入干預,把影響減至最低,避免腦部結構受損。」林文凱強調。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