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致癌|飲水飲湯都會中毒致癌不孕? 醫生揭6大錯誤飲用習慣

更新時間:06:53 2023-03-19
發佈時間:18:32 2023-03-18

飲水都會有致癌致肥風險?有心臟內科醫生指出,若錯誤使用塑膠容器喝水、喝湯,恐怕會攝入大量毒素,增加肥胖或患癌症風險。醫生指,有6種常見的飲用壞習慣,容易把化學物質攝入體內。

6大錯誤飲水飲湯習慣 易中毒致癌

心臟內科醫生祝年豐在台灣節目《健康2.0 - 名醫觀點》中表示,喝水可以促進身體循環和製造尿液,讓身體排出毒素或代謝物,對身體很重要,所以他常提醒病人一天要攝取2000至3000亳升以上的水分。

不過祝醫生指出,若採用錯誤方式飲水飲湯,則有機會令身體攝入毒素,引發健康問題。他指出,以下6個常見飲用方式會引致肥胖、增加患癌等風險:

 

 

6個錯誤飲水飲湯方式

  1. 塑膠杯裝熱水
  2. 膠樽裝熱水
  3. 塑膠水壺裝熱水
  4. 塑膠飲管喝熱飲
  5. 塑膠袋裝熱湯
  6. 塑膠湯匙舀湯

 

7大塑膠用品含環境荷爾蒙

祝醫生解釋,塑膠產品釋出的化學物質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他指出,該化學物質其實就是環境荷爾蒙,並不是真實的荷爾蒙。有人會以為,環境荷爾蒙只存在於包裝膠袋上,但其實會我們每天接觸的塑膠產品也有。

他列出7種常見的、含有環境荷爾蒙的塑膠產品:

 

7類含有環境荷爾蒙的日常用品

  1. 沐浴用品的包裝
  2. 清潔劑的包裝
  3. 保鮮紙
  4. 塑膠餐具
  5. 殺蟲劑
  6. 除草劑
  7. 印刷用的油墨

 

用錯方法飲水的影響 環境荷爾蒙易致癌

祝年豐醫生指,環境荷爾蒙會危害身體造成内分泌失調、肥胖和增加患癌風險,甚至會致性早熟、不孕。女性容易因而增加患上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男性則容易患上前列腺癌和膀胱癌。

避免飲水中毒要留意

祝醫生提醒,如果要避免環境荷爾蒙的毒素進入身體,最重要是減少使用塑膠產品,並要正確使用塑膠容器。他提醒大家,要留意購買熱飲的杯、微波食物時的保鮮紙是否可以加熱。

 

延伸閱讀:14種用品含塑化劑 被人體吸收或致癌

本港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列舉14種在生活中常見的塑膠污染物。這些日用品及食物容器所含有的塑化劑容易被人體吸收: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 6大建議

本港食安中心指,塑化劑是廣為使用的工業化學物,廣泛存在於環境中的污染物,我們無可避免會透過食物、水或皮膚與塑膠接觸等不同途徑攝入小量塑化劑。但人體可有效代謝和排出鄰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劑,攝入小量鄰苯二甲酸酯不會影響健康。

食安中心列出6大建議,教大眾盡量減少從食物攝入塑化劑:

 

 

延伸閱讀:1種飲水方法易致水中毒

台灣毒理專家名威指出,低血鈉症最常出現在運動時間長、低強度的耐力性運動中,例如馬拉松、三項鐵人、騎車環島、登山健行等,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長時間(2小時以上)的運動造成過度流汗,電解質大量流失,讓抗利尿激素荷爾蒙(antidiuretic hormone,ADH)持續分泌,但若只補充水分,就很可能造成潛在水中毒,尤其容易發生在有過高或過低的 BMI 的人身上。

至於喝多少水會中毒?招名威教授引述台灣衛福部的數據,簡單公式如下: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