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 常運動多肌肉心臟衰竭風險可減50% 最新研究揭1關鍵原因

更新時間:13:00 2023-05-31
發佈時間:13:00 2023-05-31

根據外電報導,5月在布拉格舉辦歐洲心臟學會「心臟衰竭2023」會議上發表的最新論文,腿部肌力強,心臟病發後形成心臟衰竭的風險較低,這為增強肌力有利心臟的說法再添證據。

肌力弱心臟衰竭風險高

根據CNN報導,這份研究一共分析932人的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肌力,受試者年紀介於57至74歲,曾於2007至2020年間因心臟病發作而住院。研究者發現,經測量後發現,股四頭肌力弱的病患,日後出現心臟衰竭的每千人年發生率為22.9,高於股四頭肌有力的病患群體(每千人年發生率為10.2)。

【同場加映】心臟衰竭成因

 

研究作者、日本北里大學醫療衛生學部復健學科研究員上野兼輔與神谷健太郎博士表示,這項結果凸顯長者固定運動與維持肌力的重要性,因為肌肉量會隨著年紀減少,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神谷健太郎解釋,發生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俗稱心臟病發作)之後,心臟會經歷一種叫做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或稱心臟重塑(cardiac remodeling)的過程,纖維組織會堆積,導致心臟擴大。但最新證據顯示,以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復健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改變這類重塑過程。

神谷健太郎表示,心臟重塑是心肌梗塞後,心臟開始衰竭的主因。而肌肉激素(myokines),亦即肌纖維釋出的或胺基酸鏈,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

他說,運動可以幫忙減弱心臟重塑。除此之外,近期研究已顯示,骨骼肌本身也會釋放肌肉激素,這類細胞激素擁有不同效用,像是防止動脈粥狀硬化惡化、穩定血壓、預防出現老化相關疾病等。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心臟衰竭5大徵兆

台灣心臟外科醫生張效煌在節目《名醫觀點》指,心臟衰竭有5大徵兆:

 

延卸閱讀:心肌梗塞9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在2021年,心臟病在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中居第3位。在因心臟病引致的6595宗登記死亡個案中,大部份(59%)為急性心肌梗塞(突發性心臟病)和缺血性心臟病。大部份心臟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全球90%的心肌梗塞(突發性心臟病)病例是由9個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共同導致:


 

延伸閱讀:8大護心食物 為心臟健康打底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要保護心血管,為心臟健康打底,除了定期運動、避免吸煙和調節壓力外,建議平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均衡營養,也可進食以下8類公認有助護心的超級食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