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3%
  •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細聽粵語歌曲(1)

香港的粵語流行歌曲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廣泛流行,自1974年電視劇集《啼笑姻緣》及電影《鬼馬雙星》計起,至今四十六年,當中經歷過的起起伏伏的確不少。
  多年來,細數粵語流行歌曲風格、形象配合及歷史影響的文章非常多,其中前輩黃志華、朱耀偉教授,及至已故填詞人黃霑先生,也曾在其大學論文中表達過他們的看法及粵語流行歌曲對香港歷史文化影響等,筆者也曾拜讀不少以上專家作品,藉以回顧了不少樂壇知識。
  但另一方面,對於唱片公司不同年代的錄音方向、歌手演繹的轉變,甚至歌曲聆聽與器材配合的定位文章並不多見,因此,對我們這類聽歌一族來說,極希望有這類對聲音分析的文章。今次筆者能在這專欄發表文章,有朋友希望我用自己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聽歌」心得,作為比較不同專輯時的一些素材。
  一般而言,流行歌曲的聆聽表現中,我會將演繹者的歌唱技巧分為幾個部份:
一、人聲喉底的表現、歌詞演繹吐字中轉音的輕重、氣氛的營造及感情收放的控制。
二、樂器的闊度與空間感的比例感覺,以及歌曲內容氣氛的配合聽感。
三、歌詞故事性與歌手駕馭後所傳遞給樂迷的訊息主線。
四、編曲的旋律起伏與演唱者演繹的配合發揮。
五、唱片公司的錄音音色取向、樂器特色與音樂人編曲互相配合而成的化學作用。
六、個人的擅長類型與歌手聲線的發揮空間。
  上世紀八十年代,外國唱片公司與本地唱片公司在港發展一日千里,加上大家注入新元素及多方面嘗試,令香港流行音樂的錄音水準有不同層次的提升,當中可說有好有壞,但同時為粵語流行歌曲注入了不同年代的錄音紀錄,寶麗金、華納、EMl、娛樂、永恒……等多家唱片公司的錄音技術均各具特色……(下期待續)

黃國恩
樂評人,《Headlife》facebook專頁節目《Music Chat》嘉賓主持,於旺角開設「老友記」發燒專門店。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