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思考與想象】卓納畫廊為已故抽象畫藝術家Raoul De Keyser舉辦大中華區首個藝術展覽

Headlife
更新時間:13:06 2021-01-19
發佈時間:13:06 2021-01-19

在百事停擺之下,尤幸香港藝壇依然有新的藝術展覽舉行,好像抽象畫藝術家Raoul De Keyser,香港卓納畫廊最近舉辦了藝術家於⼤中華地區的⾸個藝術展覽。聚集橫跨Raoul De Keyser五十多年職業生涯中後二十五年間的繪畫作品,呈現了藝術家對繪畫媒介所抱持的充滿直覺而又嚴謹的創作天賦。

Raoul De Keyser拉烏爾··凱澤(1930-2012)於1930年出生於比利時,以其複雜精緻而又克制的繪畫聞名於世,探尋著色彩與形式之間的關係。儘管他的作品由簡潔的圖形和標記所構成,但是它們傳達了一種能夠激發人去沉思的視覺張力。 

 


這次香港個展將呈現不少佳作,其中包括運用了「硬邊」幾何形態及對比色彩的作品,例如《櫥櫃模型》(Model for Cabinet1989),還有一些筆觸和手法更柔和、鬆散的作品,像是《前方》(Front1992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


在一些作品中,畫面上滿是形狀與體塊的交疊,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另一些繪畫則稀疏地勾勒出並不完全統一均勻的形狀,比如各種橢圓,並運用了克制的調色,它們凸顯了背板支撐的平坦,同時又生成了正向與負向空間所具有的不確定性。此外,展覽還將放映由Jan Blondeel創作於2010年的Raoul De Keyser紀錄片,讓觀眾能夠更多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和生平。


 



這次香港個展將呈現不少佳作,其中包括運用了「硬邊」幾何形態及對比色彩的作品,例如《櫥櫃模型》(Model for Cabinet1989),還有一些筆觸和手法更柔和、鬆散的作品,像是《前方》(Front1992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


在一些作品中,畫面上滿是形狀與體塊的交疊,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另一些繪畫則稀疏地勾勒出並不完全統一均勻的形狀,比如各種橢圓,並運用了克制的調色,它們凸顯了背板支撐的平坦,同時又生成了正向與負向空間所具有的不確定性。此外,展覽還將放映由Jan Blondeel創作於2010年的Raoul De Keyser紀錄片,讓觀眾能夠更多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和生平。


 



這次香港個展將呈現不少佳作,其中包括運用了「硬邊」幾何形態及對比色彩的作品,例如《櫥櫃模型》(Model for Cabinet1989),還有一些筆觸和手法更柔和、鬆散的作品,像是《前方》(Front1992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


在一些作品中,畫面上滿是形狀與體塊的交疊,表面和深度之間的視覺張力得以在長時間的觀看之下逐漸顯現。另一些繪畫則稀疏地勾勒出並不完全統一均勻的形狀,比如各種橢圓,並運用了克制的調色,它們凸顯了背板支撐的平坦,同時又生成了正向與負向空間所具有的不確定性。此外,展覽還將放映由Jan Blondeel創作於2010年的Raoul De Keyser紀錄片,讓觀眾能夠更多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和生平。